认知有多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可以说,人一切的成败都源于认知,有些事只有你知道了内里的原理,才知道破局方法
比如你知道一件事是好的,但就是做不到,什么早起会让时间变多,读书会让自己更聪明,减肥会让自己更好看更健康等等
如果在你的认知里,以为阻碍你的就是意志力,那么你会把做不成事的原因归结为我意志力不行,我太懒了,我太糟糕了,从而陷在情绪内耗里自怨自艾
但是你如果可以认知到这些事做不到,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大脑的结构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不是责备自己,而是寻找正确的方法帮助大脑做出正确的决策
书中讲,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理智脑虽然高级,但力量较小,常常拗不过希望享乐和舒适的另外两个大脑,所以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是我们的天性使然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
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而焦虑的根源归结起来也是这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书中引用了王小波的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那如何帮助增强理智脑的力量呢?
首要一条就是保持耐心
人没有耐心,是因为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但如果我们懂得了复利效应,就会知道在前期积累的阶段就是缓慢而难以看到成效的,只有拉长时间线,坚持到拐点才能迎来指数增长,那么对于眼前的缓慢还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复利曲线还有舒适区边缘、成长权重对比、平台期等规律,你知道了、掌握了,就能轻松变学霸
舒适区边缘:人要在拉伸区学习才会有进步,因为如果跑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若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则会停滞
成长权重对比:对于学习效果而言,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是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它们的影响比重依次减弱,所以想要成长关键是行动和改变,而不是你看了多少量的书
平台期: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所以,当我们清楚了上述规律之后,就能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同时,我们不会因自己进步缓慢而沮丧,也不会因别人成长迅速而焦虑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就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进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
综上所述,书中总结了3条保持耐心的方法:
1.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当出现负面情绪时,温和地对自己说:“你看,我身体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离开丛林到城市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要理解他。”
2.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舒适和诱惑是本能脑与情绪脑的最爱,直接对抗肯定会惨败,明智的做法是和它们沟通,温和地告诉它们:“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因为放弃享受,它们是不会同意的,但延迟享受,它们是能接受的。
3.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想办法看清那些想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你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会越强
我们天性存在弱点,很多事情明知道是怎样,却无力抵抗生理本能,但身为现代人类、身为进化得更高级的人类,我们是可以依靠认知觉醒来突破和改变的
子涵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认知有多重要
-
终于知道我为啥行动力弱了
书里说: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其实,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
学习的正确姿势
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笔记,一直看不到成长,是我们不够刻苦努力吗,不,大概是我...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