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丝路贸易的实态
弗兰
读过 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松田寿南认为在蒙古高原至天山山脉的草原地带先后崛起的游牧国家的马与中国绢织品的交易,乃是前近代中央欧亚史的原动力。根据他的“绢马交易”研究,所描述的这段期间的事情相当具有说服力,尤其是对突厥回鹘帝国而言,绢的存在显然很重要。过去汉朝给予匈奴的岁币,除了绢以外还有谷物,而后代的宋给予辽、金、西夏的岁币则是绢还要加上银等,这些都是价值不输给绢却有重量的物资,正好和以丝绢为主的唐朝形成明显对照。也就是说,突厥和回鹘的国际通货是绢织品,并非银,更遑论是稀少的金了——传统上游牧民的偏好是将金当成材料,做成显示威信地位象征或是珍贵财宝的金制品,并且加以珍重保存。
与唐朝的绢马交易,尤其以回鹘帝国最为出名。唐帝国因为安史之乱陷入国家存亡危机,幸好得到回鹘的军事援助才勉强从死里逃生,而唐给予的回报就是在那之后定期或不定期运送大量的绢织品到东回鹘的根据地蒙古高原。当中虽有一部分是作为岁币定期的赠送,不过大部分都是用来折底回鹘运来的马价,不定期送往当地。后者即所谓的绢马交易,这种交易一直持续到东回鹘末期。
关于这种绢马交易,过去的主流观点是囫囵采纳汉籍的主张,亦即这是回鹘的恶劣行径,是被迫接受不必要的马匹而进行的强制贸易,也就是唐朝财政因此受到压迫的回鹘恶党说。但是最近斋藤胜提出了新见解,认为实际上对于唐朝所需要的军马供给面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交易。他以相当精彩的论证方式,揭露了充满中华主义偏见的汉文史料之虚构。由于在马作为军事力根基的时代,唐朝最大宗的输入品应该就是马匹,所以我完全同意斋藤的新见解。
弗兰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3.1
根据现存的汉籍,那些屈居突厥大可汗的下风且为天下所知,被授予小可汗称号的群雄只有前述的...
-
3.3 唐朝的极盛期
北魏以来至隋唐的拓跋国家的天子,若从北方草原的土耳其-蒙古系游牧民世界来看的话,始终是北...
-
8.3 丝路贸易的实态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