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革命之路》:在不爱中获得自由,在自由中获得爱
在纽约无法精彩的人生,难道到了巴黎就会焕然一新?人不变,外部空间一变,生命就不一样了吗?世界上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美好前景定位在“远方”,似乎地平线的尽头才有无限的诗意,才是解放自己的不二法门。这是一大误区,是人性的软弱和逃避。从哲学上看,人要超越自身当下的生存,有“异地超越”和“就地超越”两条途径,“就地超越”最有普适性。 在爱情和婚姻中,有一个常见的糟糕现象,那就是想改造对方,让对方符合自己的期待。婚姻不是愚公移山,不是重建山河,而是自自然然地相处,是天设地造的相融。 “而且即使我知道,”她说,“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为你懂吗,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段话读起来痛彻心扉,这就是耶茨要写的现代生存:人和人之间“并不知道你是谁”,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孤独是彻底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陌生人,却还要去爱,去融和一体,去生儿育女。 一个人固然可以过不同的生活,但生存一旦认真起来,调和的余地就没有了。他们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人,太多的人没有像他们一样向往过、挣扎过、对立过、失望过,太多的人小心翼翼地避难就易、避繁就简、避远就近,在人性的软弱中度过一生。
39人阅读
一神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 《呼啸山庄》:从“恋”到“爱”,道阻且长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指出:12—20岁,是自我意识确定和自我角色...
-
3 《面纱》:当婚姻变成解决问题的捷径,那将是漫长的苦难
世界之广大之丰富,不是为某一个人的小心思设计的。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如果格局太小,只是...
-
5 《革命之路》:在不爱中获得自由,在自由中获得爱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