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独不见》的诗史地位
所以说,当沈佺期写《古意》的时候,七律这种诗体还远未成熟。让《古意》与《黄鹤楼》《登高》在同样的标准下登台赛艺,显然不够公平。而且《古意》除了六、七两句的第五字以外,全诗平仄合律。在对仗方面,颈联相当工整,颔联的后五字虽非工对,但也可算是宽泛意义上的成对。至于意脉,则全诗一气流转,全无七言律诗常见的板滞之病。再加上音调抑扬顿挫又流转自如,字句色泽丰润而沉着稳妥,其艺术水准在初唐的一百多首七言律诗中堪称鹤立鸡群。所以我完全同意友人孙琴安先生对《吉意》的论断:此诗虽然说不上“唐人七律第一”,但“可谓初唐七律第一”(《唐七律诗精评》)。 引自 沈佺期《独不见》的诗史地位 《古意》《黄鹤楼》《登高》为七律神品
49人阅读
风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诗圣杜甫
南宋评论历史人物极为苛严的理学宗师朱熹将杜甫与诸葛亮、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一起誉为“五...
-
《春江花月夜》
自从曹子建写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名句之后,诗人皆喜用“徘徊”二字形容月在天上...
-
沈佺期《独不见》的诗史地位
-
高适《燕歌行》的主题
《燕歌行》的结尾画龙点睛,鲜明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繁简各得其妙的三首《长干行》
它们不但复现在诗客骚人的笔下,也回响在田夫村妇的口头,这才是生机勃勃的活语言,这才是元...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