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经济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为何日本却要刺激内需,并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状态呢?
Chandler (Social ! Social ! Social !)
明明经济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为何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却要刺激内需,并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状态呢?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为应对日美贸易摩擦而纠正对外不均衡的局面。里根总统上台后(1981年1月起),所谓的“双赤字”一直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在汽车和半导体等个别产品市场上要求日本扩大进口规模,同时强烈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如果日本扩大内需,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就会增加,日美间贸易收支不均衡的局面就能得以好转。美国对日本扩大内需的要求一直持续到泡沫经济破灭之前。双方的博弈发生在1989年9月达成的《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中。 第二,为应对日元“升值颓势”。1985年9月,根据“广场协议”,美国大力介入主要国家的外汇市场,日元汇率开始攀升,汇率的调整速度远远超过了日本政府的预测,业界与各大出口企业痛斥严峻的贸易环境。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经济对策相继实施,放宽金融管制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汇率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 第三,为应对日元升值本身。下调利率后,日本内外利率差的扩大必然成为日元贬值的重要因素,日本银行希望通过下调利率来稳定日元汇率。其实,类似“这是以对汇率施加影响为目的而制定的金融政策”的话已经很少出现在台面上了。但是,当时还能直接出现“这是为了阻止日元升值的利率下调”的论调。 引自 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背景 关于《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
储蓄与投资平衡理论是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如果从储蓄与投资平衡的观点来看经常收支,那么,国内储蓄越少、财政赤字越大,则经常收支赤字就越大。而且,因为经常收支是国内需求与国内供给之差,因此相对于供给,只要内需达到一定程度,经常收支就会变成赤字。基于这种考虑,美国要求日本降低储蓄率、扩大投资、扩大国内需求。 日本的储蓄率一贯高于其他先进工业国家。国内投资比率虽然高于国际标准但不及其储蓄率,国内储蓄远远超过投资。这种投资和储蓄的不均衡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庞大的经常收支黑字上。在个人储蓄方面,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住宅成本,加上缺乏维护消费者信用的便利措施、不充足的娱乐机会等因素抑制了消费,储蓄随之被推高。在投资方面,高速公路、下水道、公园等公共设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显示出有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必要性。 引自 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背景
120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明明经济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为何日本却要刺激内需,并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状态呢?
-
内需扩大论、日元升值危机说的问题点
首先,对于为了纠正经常收支不均衡而出台旨在扩大内需的政策,经济学家对此持有强烈异议。这...
-
击破泡沫的政策
引导股价、地价下跌的政策 在股价方面,大藏省证券局于1989年12月26日发布“关于证券公司经营...
> 查看全部2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