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和政策分配的争论
Chandler (Social ! Social ! Social !)
那么从实施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来分析又如何呢?事后来看,资产价格上升就是泡沫经济,泡沫破灭后资产价格下跌的长期化导致了经济低迷的长期化。所以,泡沫时期实施的政策过于谋求刺激经济复苏,泡沫破灭之初对泡沫的态度过于警惕,从金融政策收紧向刺激经济的转换过程过于迟缓。这些是来自社会大众的普遍评价。 为什么会这样呢?正如已经看到的那样,泡沫破灭之后,政府提防泡沫死灰复燃的警惕性过高。再者,将金融政策的目标定为维持民众收入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上,这一政策分配本身就存在问题。 引自 泡沫经济产生与破灭的总结/ 057 毋庸多言,金融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景气波动、维持金融体系为目标,当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然而,金融政策与生活直接挂钩就会造成“利率越高越好”“地价越低越好”的局面,便会出现与期望的金融政策方向背道而驰的情况。 违背“政策目标的数量至少要等于政策工具的数量,在该条件下,政府应将最有效的调节工具分配到想要达成的目标上”这一经济学基本原理(丁伯根法则)时,整个经济就会有付出巨大代价的可能性。 引自 泡沫经济产生与破灭的总结/ 057
29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减速中扩大”说
一直到1991年8月,报告中的表述始终是“国内需求稳步推进,并呈现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一直...
-
对泡沫经济认识变化的三个阶段
对于泡沫经济认识的变化,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截至1989年,这是对资产价格上升...
-
金融政策和政策分配的争论
-
不良债权处理被延误的原因
如果将不良债权作为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整体的一个巨大负担来看,那么处理不良债权就应该...
-
内外价差的纠正
比如在1995年度的《经济白皮书》对内外价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现在,要将构成物价...
> 查看全部2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