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四章 “让学校见鬼去吧” 平度合美的绿县 在这里,我们并非要讨论学校和教育体系的缺陷,而是要探讨青少年罪犯是如何在学校活动的一无论他们进人哪所学校。美国心理学会提出, 学校疏离感是“影响青少年罪犯发展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关键因素”。事实 是,青少年罪犯早在学校疏离他之前就已经拒绝了学校。他们对学校感到 厌倦并疏离学校,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与学业成就毫无关系。相反,他们利 用学校,把校园作为犯罪的场所或者掩藏自己罪行的地方。与父母一样, 在教育和社会化这群不良少年时老师们也遭受了挫败。特殊的教育项目或 者咨询常常无法准确地评估他们,更不要说改变他们了。 依据受教育的过程,可以将罪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他们在高中毕业之前就退学了。从入校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把学校变成了自己胡作 非为的场所。这些孩子在学校处处与老师、校长作对。他们只完成少量的 功课,或者一点也不做,反而去干扰其他想学习的孩子,最后他们早早地 离开了校园。 第二类我称之为“一落千丈型”。在小学时,这些孩子并没有破坏纪律的行为。他们很聪明,学习好,能够获得同学的认可,所以与大家相处得也不错。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不用制造太多麻烦来讨好班主任。但是,进入初中以后,老师开始提出大量的要求:明显增加的作业量、考试以及为 第四章“让学校见鬼去吧” 055 引自 第四章 “让学校见鬼去吧” 很喜欢
5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