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庄常飞 (Yankees: 2004-2024)
读过 美国的第一个100年
- 页码:第60页
英美开战 继承了杰斐逊担任总统的麦迪逊采取了更强硬的禁运措施,并决定向英法下最后通牒,要么停止对美国商船的没收以及对美国船员的强制入伍(这一条特指英国),要么后果自负。 此时,聪明的法国人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告诉美国人只要英国人停止没收美国船只,他们也会立即停止。英国人方面则仿佛没有听到美国人的警告,还是依然故我。骑虎难下的麦迪逊只得于1812年6月1日向英国宣战,是为1812年英美之战的开端。 在很多层面上,这都是一场奇异的战争。首先,战争的起因是因为美国被卷入了欧洲事务,而这是希望自给自足的共和党人所一直希望避免的。即使是希望成为政治大国的联邦党人也希望美国能够在五十年养精蓄锐后再参与欧洲政治,而不是在建国二十年后即和世界第一强国第二次开战。 其次,英美矛盾的激化是因为由共和党人把控的联邦政府采取了《禁运法案》这一旨在限制普通百姓的法令。联邦党人即使再不像话,也没有和共和党人一样,如此过分利用联邦政府的职权限制贸易,如果共和党人没有采取此类极端措施,而是不断通过外交途径,那么英美本可避免这场战争。 而且,即使在美国骑虎难下之际,对共和党人来说,战争依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战时政府势必再次扩大自己的权力才能应付强敌,而这是共和党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不扩充军备根本是不行的。在美国开展之际,美国全部的军队只有23个堡垒内的6744名士兵。 人数之所以如此之少,是因为共和党人在1810年开始威胁英法之际还在减少军队,因为“即使战争肯定会发生,留着这种体制也毫无必要”。这样一边威胁强敌、一边裁减军事力量的“精神分裂”行为使得在选战之际美国必须用自己不到7千名的步兵和16艘军舰抗击英国的25万正规军和1000艘战舰。 宣战后,美国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充军备。虽然在战争前夕政府已经同意再花费400万美元征召1万名军人、为其购买更多武器、并为海军配置更多炮舰,但要想对抗大英帝国这明显是不够的。于是,联邦政府再次拨款征召2.5万名士兵,并积极筹备征召5万名任期为1年的士兵,以及10万名任期半年的士兵。 但即使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共和党人依然不能忘记“中央政府集权不好”这一准则,因此不愿意多花一分钱扩张中央政府。于是,国会以62票对59票否决了政府扩张海军的要求。而所谓征兵也一直拖拖拉拉。所谓的2.5万名新军最终只招到了9823人。为了管理这支万人军队,麦迪逊任命了一系列军官。但是在1100名被麦迪逊任命为军官的人中有15%直接拒绝了总统指令,8%的人在接受任命后不久也辞职。 无论是征兵还是任命军官所遇到的困难其实都很难理解,因为政府不肯多花钱,一般军人连军装和鞋都没有,军官更是薪水微薄。很多美国士兵因为没有官方统一的蓝色制服,不得不穿上了灰色衣服勉强一用,但这个传统日后保存了下来,成为了西点军校的传统校服。 不仅仅是底层官员等不到配置,连美国的上层指挥体系都因为政府缺乏权利而千疮百孔。当时,国防部只有部长外加十数名职员。由于缺乏协调人员,国防部长需要直接和各将军沟通并进行指挥。为了缓解国防部长的压力,有人曾提议设置国防副部长,但这些都被旨在限制政府的共和党所否决了。 而美国的上层指挥官也没有比国防部的情况好很多。由于没有人愿意入伍,美国在密歇根地区的将军有该地区的总督威廉·赫尔兼任。如果是三十年前,赫尔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责,毕竟他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表现英勇。但问题是,现在的赫尔不但老迈,而且还中过风。而将军以下的高等军官更是“凄惨”,不但一共只有29名上校和少校,而且其中大多数因为年纪过大或无能“完全不能胜任军事任务”。 但是,最具有讽刺意义的事情恐怕是在美国宣战的两天前,英国议会通过法案,禁止继续骚扰美国船只。就这样,麦迪逊总统率领着自己残缺不整的军队开始了一场自己日后都承认毫无必要的战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