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点评的书摘
cyxhorse (~祈り~)
在这个逻辑下,经济增长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那么,21世纪的世界是将变成劳动者收入占主导的公平社会,还是资本收入占主导的“拼爹”社会呢?不幸的是,皮凯蒂对此的预测并不乐观。皮凯蒂认为,未来的一个世纪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放缓。因此,由遗产所主导的资本性收入在财富中将占到更大的比重,收人分配将越来越趋于不平等。在21世纪,“拼爹”现象可能将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严重。 引自 第二章 那么如何改变资本形式导致的收人差距扩大问题呢?一方面要改变资本在国民收人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我国的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是逐渐下降的。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初次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大部分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由资本所有者获得,这难免导致社会最终分配的不均;相反,如果初次分配中大部分的收入由劳动者所有,或者由自营者(自我雇佣者)获得,这样的经济体其基尼系数就不会太高。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是增加劳动者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释放被压制的资本收益。对于农民最为重要的资本——土地和存款,要逐渐放松国家对其回报率的控制,这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重要方面。农民的土地收益和存款收益被压低,已经严重影响农民的财富积累。而这个问题如果和人力资本积累交互起来会更加让人担忧。因为实物资本(如土地和存款)少的农民没有更多的资源投资在教育上,他们以及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会更少,城乡收入差距会更大,甚至出现贫困的“代际遗传”,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 引自 第三章 在土地利用方面,农业用地逐渐让位于商亚和工亚用地。从资本所有制来看,私人资本比重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重要性下降,同时外资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因此,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构成也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那么,这些变化对我国财富分配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能的:第一,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拉大。我国财富基尼系数的不断上升印证了这一点。第二,城乡差距可能拉大。特别在我国土地国有的特殊环境下,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当农地被征为商业或工业用地后,农民所得到的补偿往往只是土地价值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土地用途由农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伴随着的是财富由农民向开发商、政府的转移。第三,由于商业和工业资本比农业资本(土地)往往更容易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业资本比重的下降本身也意味着财富的分配变得更加不平均。 引自 第四章 中国可能面临人口增长率下降的问题,这一方面是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下降。如果人均收入增长率不变,那么中国的资本收入比会进一步上升。低人口增长率的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人口老龄化,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高储蓄——人们需要为晚年生活储蓄以备将来之需,这也将导致资本收入比的上升。由此得出的政策含义也是非常明确: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也许能够降低中国的资本收入比;而如果资本收入比能够影响资本份额(这是下一章要讨论的)进而影响收入差距的话,这也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收入差距是有影响的。遗憾的是,尚没有很好的研究来探讨这一问题。 除了资本主义第二基本法则之外,皮凯蒂还提到了影响资本收入比的其他两个因素:私有化和资产价格上涨。这两点似乎也适用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也经历了所有制调整,一批国有企业被改制,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本被转移到私有部门,这是否带来中国的资本收人比上升尚不可知。但是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有制调整对中国收人差距的扩大是有促进作用的。而对于资产价格的普遍上涨,在中国也能找到相应的例证。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也会导致中国的资本收入比的上升。 引自 第五章
7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