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nspirations
全神贯注的读者是招惹不起的。读书的时候,他就脱离了现实世界,离群索居。 我由此明白了作家的位置的确不在电视演播室。他们写作,往往就是因为不愿意、不能够或者不善于说话,声音已退居为他们的第二语言。 有一阵儿,我整个儿沉浸在雪地旅行里,浑身散发着北欧味儿。就这样吧,暂时告一段落,我不想再读任何类型的北欧小说了。 还有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原因:从一开始,我们就担心这份感情不牢靠,害怕最终会分手。如果每本书都有备份,万一闹翻了,也不至于因为书本打官司。 我也不会同时读好几本书:这本还没读完,那本又去看看。我总觉得,彻底的抛弃要比三心二意的背叛来得更忠诚一点。如果不喜欢,那就彻底扔掉吧,我会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是一种解脱,与读完好书的快感相比,获得解脱的感觉还要棒得多。 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正是它们必读经典的架子才让我敬而远之,因为越是必经之路,我越不愿意循规蹈矩,一段一段往下读。另外,倘若我们己经对一部名著的理论价值或者现实意义耳熟能详,就会失去那种使人真正沉浸到作品中去的平和心态,那种没有负担的天真、开阔与轻盈。
7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