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
1、中国没有从自身发展成为近代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古代的历史。【冯友兰:“中西之交,古今之异”。中西文化相接触的时候,中国的文明代表的是“古代”,而西方的文明代表的是“近代”→产生文化冲突,中国文化发生变化,中国的旧文化失去了“自主性”】
2、中国的近代史是有了国际的参与才产生的(1840年)。
3、中国的历史同西方的历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不变,西方总在变。西方是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在变,中国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循环。【“穷则变,变则通”】
4、中国的政治文化 [1] “传统文化”vs“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比较具体,如古代文物、文学、绘画等;“文化传统”是在这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政治的,或者说是道德性的“道统”,这就是“政治文化”。 [2] 特点:从上到下的“专制主义”和从下到上的“臣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皇族为统治中心的专制主义从现象上消失了,但封建思想的精神并没有消灭掉,并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至今仍未完全破除】
5、中国的精神文化 [1]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汉武帝后独尊儒术,后又糅合了纵横家、道家、佛教的思想;直至宋朝,以儒为主,形成儒释道三合一的精神状况,变成一个一统的意识形态(但这个意识形态虚伪性很大,口头上仁义道德,实行的是严刑峻法)。 [2] 五四时期引入“科学”和“民主”后,开启了春秋战国以后第二次真正的“百家争鸣”,直到40年代。【周谷城: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中外古今各种思潮各个学派大汇合的时期】 【why is that?】 ① 五四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在精神和文化上把旧传统冲破了一个大口子,同时提倡白话作文,更关键的是用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力量去批判和打破旧传统。 ② 当时中国军阀割据,没有一统的意识形态,可能出现自由辩论的气氛。(类似西方的启蒙运动,由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把中世纪冲开口子)【西方的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一起迎来的是19世纪的大发展;但我们的文化“启蒙”却断档了,夭折了,因为碰上了抗日战争,全民抗战;而后又是解放战争,国共内战;49年之后政治运动太多,且每一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都是被批评的对象,精神文化因而持续地受到摧残。】 [3] “赶”:中国刚开始和西方文化相遇时就已经落后了,尤其是文革之后,与世界潮流的差距更大,非“赶”不可。 [4] 新文化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成“形”,还没有“自主”的东西。 [5] 传统文化进一步式微,但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品味、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看他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吸收了多少。【“文化传统”要不得,但“传统文化”得有选择地保留】 [6] 我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时候,缺乏正常的、健康的精神准备,因而需要教育。【贺麟:“应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another one said:“如果不读中国的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伟大’;如果不读世界历史,就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这么落后”】 [7] 文化要融合,而非拼凑:要把西方文明里精华的东西吸收进来,让它在我们的土壤里生根、成长,这样出来的“新文化”才是中国自己的新文化。这样的新文化,应该既有科学,又有民主,同时保存了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中国的哲学、中国的美学、中国的伦理中可以“抽象继承”的那部分)。
6、中国的教育 [1] 我们的教育现在还是很滞后,同时代比是滞后的,同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相比,也是大大滞后的。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脊梁,文化问题的任务应当落到教育上。 [3] 大学教育很重要,中小学教育更是基础,应当百花齐放地办各种学校(职校、技校)。办学校从根本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4] 意见:只争朝夕(从现在起全民办教育,全社会办教育)+ 不能性急(让教育成为传统,成为第一位的大事)
うんしょう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一讲~十二讲 20世纪的欧洲
一、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崩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崩溃 1、19世纪有诸多社会主义派别...
-
第十三讲 欧洲文明与世界历史
1、中国的近代史是在19世纪中叶与西方文明的撞击并接受其影响而开始的。 2、黑格尔:“世界历...
-
第十四讲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
-
第十五讲 结束语
1、晚清以前的中国发展上没有大的突破(朝代相因的自我循环)。 2、近代的标志: ① 从农业社...
-
推荐书目
陈乐民:《欧洲文明扩张史》、《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Donald Kagan, Skven Ogment, Franlo. ...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