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同情不进则退,同情再往前走会成为愤怒,再更往前就不容易回头了。 引自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年龄不是时间徒然流逝而已,时间的刻度同时也是人心变化的刻度,它在每一个阶段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图像,它最不容易察觉也最不容易讨论的,从前提、从认识的源头,先一步改变了(或说限制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变更了我们所有的行为反应。 引自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所谓人的生命图像,也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位置及其使用材料、参照材料,一般认为是人过去的整体遭遇、人的经验总和如一幅油画般一层一层涂抹的结果,但恐怕不只如此,因为还得再加上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和描绘,包含着一大堆想望的、期待的乃至于我们以为是应然性的东西。 决定我们记忆遗忘与否的,如同我们丢掉某一张名片或抹消掉某一张见过但无意义的脸孔,其深处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想象。 引自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我们切断了自己和“我们存活之后的未来”的一个个关系,无可避免地也一并切断掉自己和“我们存活之前的过去”的一个个关系,如此所剩下的时间及其意义,很接近所谓“永恒当下”,这是纯生物性的时间感,最早并未和其他动物分离的人们就是这样游荡过百万年的太古悠悠岁月,也因此,我们当代的文明进展,总带着难以言喻的返祖性,潜藏着蒙昧和原始。 人的寿命是延长了,时间却急遽减缩;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多活廿年卅年这做到了,却又远远不够弥补我们一次的损失,这个尴尬不已的不对称时间感,我以为才是当代人们的普遍处境,很现实的,就在每天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寻常意识里——如今,我们一方面感觉好像每件像样点的事都太长太耗时,来不及做成,也看不到头尾,却又百无聊赖;时间既催赶而且晃眼就没了,却又沉闷如牛步如滴水如刀割,永远在等人等睡眠等明天同一时间的电视节目;我们既恐惧死亡,怕早一步进入那全然的空无,却又时时感觉仿佛生无可恋,生命最深挚的联系而且最大的欢愉,也许只是和一只猫乃至于一个皮包一支手机的关系,活着再没有其他更多意思,像个义务,或仅仅是个习惯。 引自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一般人并不用先弄清楚全部意义、找到第一因、确信道德有支撑、真理不漂流、善恶可分辨可确认才决定活下去;更多时候,生命愈是矛盾愈暧昧不明,反而愈被人紧紧抓着如仅剩之物,最终甚至如昆德拉所说的“人只剩自己身体”。所以昆德拉小说每到山穷水尽处,总以一样荒凉难言、狂烈但又温度不足的性爱收场,绕一圈像D. H.劳伦斯,其实是缩回去当代文明核心的原始蒙昧。 引自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91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 温泉乡的尸体露辛娜
某本书里存在着一个这么难以解释的角色,原因在于这最可能是照着真人写的,某些事只在我们人...
-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
三 特洛伊十年后的海伦
我们读整首《长恨歌》(几乎是中国最仔细的一首美人叙事诗),其实并不真的知道这个让大唐盛...
-
四 画百美图的侠客金蒲孤
丰饶只能发生于时间之中,没有时间,寸草不生。 文人画中的老者,要不是哲人隐士就是神仙了,...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