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工作落实中的部门与乡镇 为加强工作力度,部门—— 1. 强化部门设乡镇、村的“腿”,完善组织体系。“站办所”。 2. 强化对乡镇的调动力度,通过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来推动部门工作落实。竞争乡镇主要领导的注意力。 在大部分地区,部门的组织体系还无法渗透村一级,在乡镇也主要依靠乡镇自身的相关力量。因此,部门落实工作主要还是动员乡镇力量。部门可以通过私人关系调动乡镇,但私人关系具有偶然性,部门需要通过制度规范来调动乡镇(条块关系),主要方式:资源调动和考核调动。 部门对乡镇的资源支配 各科局乃至科室都有项目资源,属竞争性资源,需要镇村组争取。竞争性项目的分配强化了部门对乡镇的权力,乡镇想获得资源,至少要做到—— 1. 同科局及其科室保持联系。 2. 做好科局的每一项工作。 部门对乡镇的考核支配 在一般中西部地区,各科局财政预算少,乡镇在项目上不依赖于县级科局(主要是向省市争取项目),科局对乡镇支配力较弱,同时也缺乏其他的约束手段,科局对乡镇的动员力较弱,便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工作纳入县级党委政府的综合考核中,将之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由县委县政府将工作布置给乡镇,自己则成为监督考核方。 与综合考核相伴随的是密度不一的督查督导形式,以推动乡镇按时保质增量完成工作。问责的压力伴随工作全过程,乡镇就不能懈怠,需要满负荷应对部门工作。 部门对乡镇的支配类型及结果 资源支配是一种正向激励的手段,是部门调动下级的一贯做法。在该激励措施下,完成部门工作的主动权在乡镇手中,部门只是布置了任务,并不对如何、何时完成做细致规定,乡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工作。同时,项目资源多,乡村两级在做项目中会有盈余,也可以增加乡村两级自主支配的资金,增加乡村治理的活力。 分配资源的部门容易形成既得利益,项目资源越多,既得利益越大,要想动既得利益就越难。造成项目资源极其分散,内部科室及其工作人员都是既得利益者,县委书记要整合资源,就要动县里各科局的既得利益,也要动市里对口部门的利益,牵一发动全身,非大魄力、大动作不可为。 考核支配是依托县委县政府权威的支配,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权利支配。在考核支配下,部门只下任务、不给资源,乡镇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带着怨气按部门的规定亦步亦趋地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被综合考核纳入的工作越多,乡镇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就越大,乡镇很可能用形式主义应对。 引自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152人阅读
苏宅管家黎纲纲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1 条块博弈
悖论现象:“条条专政”与“块块扩权”并存 部门权力从中央直达基层,绕开了地方党委政府,可...
-
1.2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
1.3 县乡关系:从共谋到卸责
【如何理解从共谋到卸责】 在基层政策执行中,各级暗访督察越来越普遍、频繁,除增加了督导检...
-
1.4 从“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
【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 在乡镇并不存在书记是党委一把手、镇长是政府一把手的说法。在书记眼...
> 查看全部1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