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9 中王国时代的陵墓壁画
陵墓壁画比古王国时代更显发达,因为壁画制作比雕刻方便,具有优势,所以壁画不仅流行并出现了新的追求。与传统的题材相比,画面构图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人物所占空间变小,强调情景因素,构图更加紧凑。中王国时期许多地方官吏以造价较低廉的绘画替代浮雕,作品的情趣因素也高过以往。例如一幅表现泛舟捕鱼景色的墓室壁画,不仅对景物有生动的描绘,同时还用诗歌般的文字加以说明:“在长满纸莎草和野禽出没的河上泛舟,眼前是一片沼泽和溪流,他用双股鱼叉戳住了30条鱼…,猎取河马的日子是多么快活。” 引自第79页 不知为何有点好笑……多~么~快~活~至少这说明墓主人活着的时候还是快乐的,没有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准备来世生活上。有时我因此觉得古埃及人全都疯了。
前两天读《精灵宝钻》,里面写到一个虚构的种族,努门诺尔人,其原型显然是古埃及文明。他们因为过度渴望长生而过上了堕落的生活,追求现世的享受和财宝,献祭活人以求得永生,最后受到了神的惩罚。
但他们心中对死亡的恐惧愈来愈强烈,并想尽一切办法拖延它。他们开始为死者兴建巨大的陵墓,与此同时,他们的智者不断努力,竭尽所能想发现召回生命的秘密,或至少找出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但他们只成功掌握了保存死人尸身不会朽烂的技艺,于是他们遍地修建死寂的坟墓,把死亡之念祀奉在黑暗中。活着的人更热衷于狂欢宴饮,愈发贪求更多的财货。在塔尔-安卡理蒙统治的时代之后,将初熟的果实献给一如的仪式遭到了忽略,人们几乎不再登上位于全地中央的美尼尔塔玛山顶那处圣地。 尽管如此,仍有很长一段时间,努门诺尔人觉得本国兴旺繁荣,他即便没变得更幸福,至少变得更强盛,富人变得越来越富。因为在索隆的帮助与建议下,他们拥有的财富倍增,他们发明了引擎,造的船也越来越大。如今他们全副武装航向中洲,不再带去礼物,甚至也不再谋求统治,而是凶狠地发动战争。他们追杀中洲的人类,抢夺货财,奴役他们,还把很多人残酷地宰杀在祭坛上。因那段时期他们在自己的堡垒中也建起了神庙与巨大的陵墓。中洲的人类惧怕他们,有关古代仁慈君王的记忆被诸多恐怖的传说抹杀,从这片大地上褪逝了。所以,古埃及文明虽然很有魅力,但却不能长久存续下来,因为一个注重来世胜于此世,而“来世”并未经过哲学化抽象(不像佛教和基督教)的文明显然会最终全部归于“来世”。可能凡事都得有个度吧。开始时,对来世的想象和追求对文明是好的,人们为这个相对此世而言更“圣洁”、更少功利心的目标不断奋斗。后来社会等级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底层人对此世越来越不满,只好把希望全都寄托于来世,把全部的钱财都花在殡葬上,尽量少关心现在的痛苦,只是浑浑噩噩度日;上层贵族沉溺于此世的荣华富贵,绝不想抛弃它们,所以格外恐惧死亡,也把许多钱财花在殡葬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成果大部分都进了坟墓里,那自然是不可能发展好的,只会越来越差。
我想起一个以前看过的佛经故事:有个特别虔诚的老太婆,一生努力攒钱,就是为了找画师在寺院画一幅佛像供养。但她攒了一辈子的钱,也只攒到了颜料费的一半。她去找这个画师,画师特别为难,这时候正好有另一个类似的老太婆也来找这个画师。画师灵机一动,就收了她们两人的钱,然后画了一幅有两张脸四只手四只脚的佛像,巧妙地满足了两个人的要求。总之这是我所说的“底层人把希望全都寄托于来世”的一个例子,在佛教徒看来是虔诚可贵,在我看来是搞笑得很,我们应该打倒这样的宗教和社会体制。
https://www.douban.com/people/astrophil7c00/status/4239394730/?_i=3470546uE23Px9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口胡,一点也不符合历史和文化研究的原则,不要信。我并不真正了解古埃及的历史。
张慕晖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76 墓葬面具 法尤姆
嗯,原来古埃及也有这么写实的作品……看到这幅画的第一反应是,可以用她苍白皮肤、淡绿色眼...
-
P77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 第十八王朝
我之前觉得这些长坡道看起来像法老的胡子,结果这是一位女法老的神庙,第十八王朝的 哈特谢普...
-
P79 中王国时代的陵墓壁画
-
P85 女吏坐像 第十二王朝
她看起来好忧郁……我喜欢这种朴实的表达人物形体的方式。后世那些用石头雕刻栩栩如生衣物的...
-
P87 谢努塞尔特三世头像 第十二王朝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用花岗岩雕刻的人物头像,好多斑点啊。 百度百科上居然有条目(Senusret III...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