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公元57年开始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这样的状况大约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 6 世纪初。607年圣德太子表示彼此处于平等地位。足利义满时代,明确地向中国称臣,回归朝贡体系。此后,就再也没向中国称臣
明朝册封的“日本国王”
在进入这一讲的正题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册封”这个词。册封原本的意思是拿着册来分封爵位,在古代中国,主要是指天子对臣下和诸侯分封爵位和土地等。作为制度,始于汉代。后来又扩展到对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周边小国的册封,即每当这些小国的君主有变动的时候,新的君主必须向中原王朝禀报并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也就是正式批准和认可,这样,新的君主才具有法理上的正统性,它往往是与朝贡连在一起的。 日本在公元 57 年开始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这样的状况大约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 6 世纪初。607 年圣德太子派遣使者来到隋王朝的时候,遣隋使所持的国书上却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表示彼此处于平等地位,不再是从属的关系,当然引起隋炀帝的不快。后来的遣唐使,为了避免称谓上的纠纷,就不再携带国书。虽然中原王朝仍然把日本看作臣属国,日本却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朝贡册封体系,与中原王朝是平等来往,但却从来不敢对 中原王朝称自己的君主叫天皇,大陆这边认定日本的君主只是国王而已。 从9 世纪中叶开始,日本实质上就没有再派过造唐使,以后两国的官方往来一直陷于停滞状态。13世纪下半叶,元军两次攻打日本,彼此关系交恶,往来很少。可是在室町幕府的时候,出了一个认可明朝册封(97页)的“日本国王”的人,并且以朝贡的名义,与明朝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勘合贸易”。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重新回到了以前的册封体系呢?……
…………
不料,1408 年足利义满死后,继任的第四代将军却不愿意继续向明称臣,就中断了这一贸易。不过,到了第五代将军时又在 1429 年重新启动了这一贸易,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 1547 年,其间日本总共派了 18次、50 艘船,主要(100页)是日本方面获益。后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官方贸易就停止了。与此同时,倭寇在海上的活动却猖獗起来。 总之,在足利义满执政的时代,日本曾有一个时期明确地向中国称臣,回归到了传统的东亚朝贡体系。后来又不了了之。此后,日本就再也没向中国称臣,继续游离于朝贡体系之外。
Da Y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663年,日本抗唐和新罗的联军,在半岛的白村江发生激战,日本百济方面大败。664年,唐想对日本进行册封,日本不予接受。668年,在唐和新罗的夹击下,高句丽灭亡;律令制天皇权威建立
第一轮大飞跃:接纳东亚大陆文明 ……日本第一次派(51页)出遺唐使是在 630 年,唐朝建立于 ...
-
平氏和源氏是皇族的后代,后来被皇室赐姓。就是天皇家族是只有名而没有姓的,被赐姓以后,就降为平民了,相对于在朝的天皇,不再是亲戚,而是臣下;朝廷实际上也被捏在了幕府的手中
…… 在中央集权最鼎盛的奈良和平安时代的初期,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私人几乎不可能拥...
-
日本在公元57年开始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这样的状况大约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 6 世纪初。607年圣德太子表示彼此处于平等地位。足利义满时代,明确地向中国称臣,回归朝贡体系。此后,就再也没向中国称臣
-
日本没有或者说没有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一般民众去寺子屋学习,不是为了考取什么功名,成为秀才、举人、进士,升官发财。日本是一个世袭社会,学习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份,大家学习写写算算,主要是为了生活方便。
变革从认字开始:近代教育的兴起 2018 年是日本明治维新大幕开启 150 周年,大家知道,明治维...
-
伊藤博文在 1885 年正式成立了内阁制,把宫廷背景的人排除在了内阁之外,几乎都由萨摩藩和长州藩出身的人霸占了;什么人可以进入华族的行列呢?
为制定宪法和开设国会,回国以后的伊藤博文做了这样几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把明治政府真正改造...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