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不同于百济和新罗,中国的律令法典成为支配周边国家的帝国法令,所以接受了中国册封的国家就不能编纂自己的律令法典了。
天武、持统天皇时期和古代的官僚制
壬申之乱究竟是哪方取胜?当时的人们并不知晓。卷入旋涡的人们被迫面临着生死的抉择。正因为如此,军队并没有守城,在大海人皇子攻下大津宫、取得胜利后便尊奉他为神。
此日终平乱 天皇信有神 集多水鸟处 水沼作京城 ——《万叶集》卷 19-4261
天武天皇是通过举兵叛乱掌握实权的,所以更能切身体会军事的强大和重要。且又经常耳闻百济和高句丽灭亡时的情形,王申之乱后,虽然解除了警备状态,但是天武天皇开始加强军队建设,并着手建立官僚制度。 681 年(天武十年),天武天皇下令编纂律令。他去世后,由其皇后继任皇位(持统天皇)并继续编纂律令。689 年(持统三年),飞鸟净御原令完成。这是迄今为止日本最早的一部成体系的法典——“令”。此后的大宝律令也继承了飞鸟净御原令的框架。净御原令为古代官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当然,“律”这个法典直到大宝律令出现才算正式完成。 倭国不同于百济和新罗,它能编纂自己的律令法典体系与没有受到中国王朝的册封有密切关系。中国的律令法典成为支配周边国家的帝国法令,所以接受了中国册封的国家就不能编(108页)纂自己的律令法典了。
29人阅读
Da Y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派遣使者必然会被询问倭王的姓和名,对中国的官员而言,倭王应该也是拥有自己的姓的,所以他们将“アメ(ame)”理解为姓了,或者也有可能使者被问住了,苦于不知如何回答,就把“アメ(ame)”当作姓了。
600 年的遣隋使 《隋书·倭国传》中记载了以下事件: 开皇二十年(600),倭王姓阿每,字多利...
-
在律令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姓氏制度逐步向庶民扩展,但是如果倭王接受了中国皇帝的册封,大王(天皇)自身不拥有姓、只給予臣民姓氏的国家制度就不可能确立。这是至今为止天皇没有姓的原因。
氏名和姓的萌芽 推古朝派遣遣隋使成为倭国产生氏名和姓(中国式的姓)的(88页)契机。前面提...
-
倭国不同于百济和新罗,中国的律令法典成为支配周边国家的帝国法令,所以接受了中国册封的国家就不能编纂自己的律令法典了。
-
源、平的出现和名字的唐风化
源、平的出现和名字的唐风化 嵯峨天皇子女众多,大约有 50 多个皇子和皇女。814年(弘仁五年...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