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酸回忆久而久之也会成为温馨的回忆
“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做巨人,把羊群视为军队;达达尼安则把每个微笑当作侮辱,把投来的每一个眼神视为挑衅。” :这是老达达尼安所灌输的勇敢和决斗的思想而产生的世界观嘛;而且在之后代指达达尼安用的是“堪比特雷维尔匹敌的人”可见是崇拜的心理作用;塑造出了“达达尼安这个人,什么时候也不会讨饶。” 去伦敦之行,三个火枪手真的有种说走就走的勇士精神,不知为何不追究原因就为了信念挺身而出哈哈哈如果不顾为了国王单从对于达达尼安的友情真的很好磕。 “没有鸟儿不在头上飞的荒野,没有鱼儿跃不出水的荒野,也没有兔子钻不出洞窟的荒野。” :米莱狄从囚禁第一日开始的描写,诱惑和拿捏费尔顿看得我都很紧张…真的很会利用人心抓住弱点攻陷各类人,尽管在一开始塑造的费尔顿形象是“不为所动”,但也还是最后直接崇拜到成为米莱狄一把杀白金汉的刀。 :“米莱狄不是女人是恶鬼 最后,“审判”到“执刑”章节标题的设计看出了这些情节之关键,算是米莱狄这个大女主的落幕篇。全书角色中,唯一能够不为米莱狄所动的就只有三个火枪手和达达尼安还有刽子手这五个人了吧。仆人再忠心,面对诱惑还是不禁打哆嗦了。 感慨里尔刽子手这个设定也特别好,完全不会陷入米莱狄的道德圈套里——“杀她的人会成为杀人犯,但刽子手不会,因为刽子手是最后的审判官”。阿多斯完全做戏做全套甚至付钱,给钱办事的设定完全无私情的漏洞可言。 :看完行刑,想到阿多斯去找里尔时,所刻画的研究自然的房屋陈设——“实验室里整个骨头架子都已接好,只缺放在桌子上的一颗骷颅头了”,或许这也是一种暗示吧。贯穿全文的被达达尼安念叨的“默恩的陌生人”终于在最后知道名字了-红衣主教的侍从德·罗什福尔骑士。 太绝了大结局!阿多斯留下的从米莱狄那抢来的黎世留的豁免证书完全成了免死金牌,红衣教主自己打脸哈哈。米莱狄不在了,红衣教主识时务,直接达达尼安纳入朋友之列,委以火枪卫队副队长之职的大结局,算是给一个机会,后续也可以获得火枪手的报答,何乐而不为。 最终归宿,波尔多斯要和公爵夫人有情人终成眷属,阿拉密斯完成这场征途要去天主教修会,阿多斯还是并肩成为了火枪手到退休。虽然达达尼安的爱情灭了,但全文最戳的三个火枪手和他之前的友情却一直坚不可摧到这段旅途的最后,真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