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与郡县制配套的还有愚民、弱民政策。商鞅认为,要让人民好管、听话,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人民最好都傻一点,像六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太聪明了,不好管,你让他杀人,他会跟你讲仁义,你让他使诡计,他骂你没道德;还 有,老百姓最好别有钱,“民富则国弱,民弱则国富”,有钱了就没人玩命上战场了,利益的刺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才会为了生存去种田,或者去打仗,也没闲工夫去琢磨国家的政策是否合理。所以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是一个偶然的举动,这个行为和商鞅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为了控制言论,实行愚民政策。后世的帝王鉴于秦朝亡得太快,没有像秦始皇那样赤裸裸地祭出法家的大旗,而是采用了“外儒内法”的政策,外表用儒家的那一套安抚人心,骨子里还是法家那一套。商鞅的那一套,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到清朝时达到了极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汉朝,项羽想要恢复分封制,刘邦想搞郡县制却又怕走了秦始皇的老路,最后在汉初立国的时候,搞了个折中的半分封半郡县的国家。这种斗争,最终以汉武帝的推恩令为止,分封制彻底消亡,中国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到底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欧洲自罗马帝国覆亡后,没有实现大一统的集权政府,在封建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民主国家,日本的封建制也一直延续到近代,现代民主政治很容易在这里生根发芽。相反的,中国的中央集权之下只会带来政权的更迭,不停地推倒重来,陷入一个死循环。有人说,中国在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清军入关,也许中国就能发展出资本主义。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妄想。明朝末年的那个不叫资本主义,顶多算是小作坊。集权的土壤也产生不了民主思想。就算清军不人关,李自成当了皇帝也只是又一个循环,还是一切推倒了重来,并不会比明朝进步。 封建制度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天然地会产生资本主义,而民主也是各种势力角力后妥协的产物。汉武帝的推恩令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改为诸子平分,这样资本被分散,越来越小,产生不了资本主义,只能产生小作坊;周朝的时候,国君会经常跟卿大夫妥协,而在中央集权下,所有权力集于皇帝一身,皇帝绝不会跟大臣妥协。秦始皇还带了个坏头,那就是谁有实力谁就可以当皇帝,不像日本的天皇万世一系,也不像武王伐纣那样,需要一大套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行动,比如顺应天命,有道伐无道等。陈胜、吴广就更直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赤裸裸就是我要替代你,丝毫不加掩饰。秦国攻人楚国郢都的时候,一把火烧了当时世界上最华美的 引自 第二章 关中大地,王者之气 这一段读起来,给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感觉 。
90页 华夏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统。
服饰和发型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94页。华夏也是指文化而非血统,汉族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如果以血统论汉族的血统可能是最不纯的,从一开始华夏文化就是各不足融合的成果。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在其他古文明早已消失的今天。汉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客家人就是中国古代的汉语。
98页。三关历来属于荆襄,元朝时划归河南相当于荆襄的命门,把握在中原,这就是我说的蒙古人划分行省,互相制约的又一例子。
99页。弱国无外交,但也可以用智慧最大化保护自己的利益。
115
明末的时候,张献忠在这里割据一方,大肆屠杀川人,明军、清军、南明又在这里战乱不断,打了几十年,造成这里人口急剧减少。到清初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十室九空,曾经的天府之国一片凋敝,成都府出门三里能看到老虎。后来清政府从湖南、湖北大量移民到这里,才逐渐恢复了生机。这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其移民数量已远远地超过了本地人。湖广,在元朝时包括两湖两广,明清时指的是湖南湖北。这里其实是泛指,南方各省都有移民到四川,包括客家人,只不过湖广最多,占了六成,其中仅湖北麻城一个地方就占了湖广的一半。麻城孝感乡成了许多川渝移民后裔寻祖的圣地。孝感乡因为人口流失严重,后来并人了别的乡,现今已不复存在。当然麻城哪来那么多的人口供移民所需?所以在麻城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幸感乡更大程度上是个移民中转站。 引自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125
中国地处北半球,山的南面和水的北岸都能照到太阳,所以山南水北为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所以淮南和淮阴字面上意思是一样的。
133页。粤语实际上是古汉语吸收了古粤语形成的方言,并不像客家话那样是纯正的古汉语。
北方人说知道南方人说小的,古汉语里就是知晓,谁也不比谁,古老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因为地域的影响有所变化。
134页。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产物,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汉族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
138页。贵阳这个名字就是这里很难见到太阳的意思,云南称为彩云之南,昆明被称为春城,四季如春。
142页。农耕文明的特点就是对土地有依赖性,不能到处流动,没有侵略性。
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20世纪才有的事,以前的人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个族群就像华夏,东夷九黎,或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很难用现在的民族或血统去区分。
156页。唐朝时皇帝问君在何方,使者遥指南方说南边云下,于是朝廷之中云南便成为南诏国的代称。
宋朝以后在中国人的心中,江南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138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