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这本书在小学的时候听妈妈说起过,后来渐渐遗忘了书名。直到高中闲逛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一本黄色书皮,砖头一样的书。当时看《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似曾相识,又五一将至,于是咬咬牙借走了,要知道之前我从未看过如此厚的一本书。我本来没指望能耐下性子读完,没想到回到家翻开书却再难合上。 在当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楚雁潮和韩新月的爱情,浪漫、凄美,新月在雪地里聆听楚雁潮的小提琴,楚雁潮在未名湖畔为新月背诵拜伦的诗歌,两人相约共同奋斗翻译事业,这些都使当时的我憧憬。不过现在想想,总觉得感情的处理上有些跳跃,从两人互生好感,新月生病,楚雁潮表白,最后到新月病逝,两人的感情似乎已经到生死相随的地步。在学校,两人是师生,用楚雁潮的话说是“同道”,是知己,或许还有朦胧爱意。当新月生病,两人的感情进一步发展,真正确立关系是在楚雁潮表白之后,而两人以情侣关系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当被告知“我们没有留住她”,“楚雁潮崩溃了”,文章的 最后,中年的楚雁潮以憔悴、苍老的面貌出现在梁冰玉的面前。我以为两人作为师生身份的短暂相处不足以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更不至于到达生死不离的地步。作者似乎把两人的爱情描写得过于美好坚贞。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读起来感觉很美好,这样的爱情令人憧憬。 至于本文的男主人公韩子奇,他对感情的态度我是不太欣赏的。总的说来,我认为他是一个懦弱的男人。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掩盖了他的懦弱。他为了保护玉,暂时抛开了家庭,而又在特殊的情况下,与小姨子发生关系,并以夫妻的名义在国外生活。当战事尘埃落定,回到中国,韩太太锁住了他的玉,也锁住了他的人。可是如果真的想走,韩太太能锁住他的玉吗?其实就是舍不下原来的家庭。这时候梁冰玉情何以堪?他不舍得梁冰玉,也不舍得他的家。最后的决定是由梁冰玉帮他做的,她选择了离开,新月留在了韩子奇身边。但是这一切又是新月身世悲剧的来源。我认为韩子奇一手导演了三个女子的悲剧。 而梁冰玉,看到很多人对她的指责,认为她破坏了姐姐的家庭。可我认为作为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大学生,刚受到情伤,又背井离乡去国外,自然需要一个感情的依靠。在两人都孤独无依的情况下跨越了界线。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她敢爱敢恨的性格体现出来。或许在道德上她的确是不对的一方,但那是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错误,能说韩子奇没有错吗?他才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