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35
“五四”文学思潮滥觞于一个蒿目时艰的社会,传播于一个长歌当哭的时代,国困民瘼,令人扼腕,悲凉、愤慨、激昂等悲剧性的审美特征就成为文学新思潮的一个重要侧面。“‘悲凉之雾,逼被华林': 一方面,是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文化传统面临着最艰难的蜕旧变新, 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尚未诞生就暴露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一方面,‘历史的必然要求’已急剧地敲打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另一方面,产生这一要求的历史条件与实现这一要求的历史条件却严重脱节,同时,意识到这一要求的先觉者则总在痛苦地孤寂地寻找实现这一要求的物质力量;一方面,历史目标的明确和迫切常常激起最巨大的热情和不顾一切的投入,另一方面,历史障碍的模糊(‘无物之阵’)和顽强又常常使得这一热情和投入毫无效果…这样一种悲凉之感,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所特具的有着丰富社会历史蕴含的美感特征。”悲剧性同样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尤其是“五四”文学思潮重要的审美特征。 引自 第四节 新思潮的内涵及特征(下)
3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