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袁世凯称帝的日方视角。
白胡子
读过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
鉴于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山路认为袁世凯称帝是"自然之势",批判大隈内阁的"倒袁"政策:一战爆发后,德国自顾不暇,袁陷入了财政困难………袁失去财政后援后,支那又出现了四分五裂的趋势。要想防止四分五裂,袁就要称帝。袁最害怕的并不是革命党,而是拥60余万武定军,盘踞在山东、江苏,敢行旁若无人之举的张勋,以及麾下集结了三个师团兵力割据南京、俨然成为袁之一大敌国的冯国璋。他们一方面认为袁只是比他们大一级的同僚,另一方面害怕解除革命党之忧后的袁会夺他们的兵权,故袁不做皇帝面南君临之,就不能控制他们的野心,不能使他们真正归顺。放任此种情形,就会出现军人割据的形势。……要想在列国的生存竞争中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强固的民族国家,就急需建立帝制。袁称帝是自然的要求。 基于中国实施帝制之必要性的认识,山路批判大隈内阁的"干涉帝制"政策。他说:日置公使早在1914年9月就已经报告袁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当时日本对此置若罔闻,并不感兴趣。当袁世凯的帝制运动几近成功时,日本内阁阁员还视之为过眼烟云,大隈还表露袁世凯称帝是自然之势。但1915年10月,大隈内阁却主动联合英、法、俄进行干涉。日本声称袁世凯称帝会带来内乱,事实上日本的干涉导致已失去外援的袁世凯威信扫地,故大隈内阁越是警告袁世凯,中国的内乱就越是严重。是故,"大限的帝制中止劝告对于支那来说并不是友善的态度",而是逼迫袁世凯走上了绝路。
70人阅读
白胡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53,小村寿太郎外相。
在小村眼里,中国是日本扩张的客体对象,他认为中国人的特长是“商人根性”,与日本的“武士...
-
236,内藤湖南批判“南北分治论”。
有人认为袁世凯成为北京的中枢,就能出现南北分立的局势。但是,这种南北分立的构想原本就是...
-
253,袁世凯称帝的日方视角。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