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子的洞见
程雪衣
读过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弭兵大会的意义在于,由于楚国在当时是晋国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外来威胁,弭兵的成功使晋国失去了能使晋国贵族凝聚起来的外部压力,使晋国贵族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内斗。从这个意义上讲,晋、楚弭兵的成功可能加速了晋国内部的分裂。 引自 第八章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 087 作为一个大政治家,晋国当时的执政范文子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前夕,范文子不想战,而栾书与郄至均主战,据《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范文子当时对郄至说了这样一段话: 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引自 第八章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 087 当范氏与栾氏、郄氏做这番谈话时,栾氏与郄氏两家已经积怨很深。在这次谈话的前一年,即公元前576年,郄氏曾弄权杀死了伯宗并迫使伯宗之子伯州犁逃往楚国。在这次谈话的后——公元前574年,整个郄氏家族在贵族之间的冲突中被灭。因此,范文子的这段谈话虽然与齐美尔关于外部冲突有助于保持群体内部团结的洞见有很大相似之处,堪称中国早期政治思想的一块瑰宝,但在当时却是有所特指的。 引自 第八章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 087 p106-107
271人阅读
程雪衣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为勾践的刻薄寡恩翻案
越王勾践(前497—前465年在位)灭掉吴国之后,将吴国的大部分故地送给了一些邻国,并将辅佐...
-
春秋时期,楚国王权始终大于贵族
与晋国国君相比,楚王被大臣所害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即使是楚王被害,在很多情况下也是被王子...
-
范文子的洞见
-
商鞅变法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性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
-
统一天下并非民众的愿望
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是由于当时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民众渴望获得...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