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49页 信纸
Amanda3513 (下一站,幸福!:)前进~~~)
读过 成长初始革命年
我当然要给先生写信。于是,我郑重地着手准备,而我很快就为难起来,我找不到合适的信纸。我们通常用的信笺,都是单位里统一印刷,上面印有“上海作家协会”地址电话的字样,看上去就像一份公函,而且显得我们没有私人生活似的。我就到商场去买信纸。如今,四处都是Shopping Mall,。在偌大的Shopping Mall里买一叠信纸,可谓大海捞针,我终于找到了信纸,可质地粗糙,纸张薄脆,上面印的行线粗细不一,歪歪斜斜,并且,因为长久没人购买,边缘破损或是染了水迹。我想是因为如今已很少需要写信,通讯发达的时代,写信变得那么落后。可我必须再找信纸,我无法想象与加藤先生打电话。后来我在一个昂贵的商场,看到一种洁白整齐的纸张,隐印着行线,显得还雅致,可是再一看,却见底下有东京制造的标记,这似乎不妥,难道我就找不到一张本国生产的信纸?何况中国是发明纸的民族。于是再继续寻找,然后就在一家小文具店里看到一种鲜艳的信纸,每一页上印了不同的花样,还配了诗句,比如月亮下的一条小船,诗句是,让我这艘寂寞的小船,驶进您温暖的港湾,这少年浮华,于我于加藤先生都太不合适了,简直有轻薄之嫌。万般无奈中,有朋友为我建议,干脆就用最古朴的毛边纸,返璞归真的意思,可是等毛边纸到了跟前,我发现我根本不会写毛笔字。写信的事一拖再拖,时间就到了二○○二年春天我随上海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东京期间,我上门拜访了先生,我就带了一叠毛边纸信笺,当面递交给先生,并且向先生讲述了这个写信的故事。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先生为这个故事又缀上了一个结尾,这结尾就是,就在那一年的秋天,加藤周一先生再一次来上海,我陪先生晚饭,先生竟然为我也带来了信纸,美丽的,精致的,文雅的各种信纸,七夕笺,因州笺,王朝继纸纹样等。为这就是“给加藤周一先生写信”的故事,我觉得这故事从某种角度写照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处境,一种富足与匮乏,发展与缺失的矛盾处境。 引自 中国和日本的未来
67人阅读
Amanda3513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99页
玄的太玄,讲的是顿悟,一指头过去,就要觉醒;实的又太实,讲的是投笔从戎,知识分子下海。...
-
135-146页 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
陈:真正严肃地涉及性,实际也就是触及到人性本身。在巴尔扎克的时代,人是在社会学的意义上...
-
148-149页 信纸
-
155-157 毕业嘱托
首先,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
-
248-249页 在美术馆的思索
大师是观看美术馆的导引,就像浮标一样,提示水面下的暗潮。同时呢,大师也会遮蔽其他,将丰...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