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译员篇/136
更值得一谈的是,他主动地跟中国官员争拗究竟马戛尔尼带来送给清廷的是“礼物”还是“贡品”。8月24日,李自标阻止一批中国工匠拆卸使团带来的一些非常精巧的物品,他的理由是在还没有正式呈送皇帝前,礼物仍归英国人管理,但负责接待使团的长芦盐政征瑞则认为这是呈献皇帝的贡物,不再属于英国人。李自标为此跟征瑞争论起来,他坚持表示那些是礼物,不是贡品。根据马戛尔尼的说法,这次争论最后要由内阁大学士来平息,确定称为“礼物”也没有什么问题。3不过,这件事其实触及一个敏感的核心问题,就是英使团的定位一它究竟是不是来朝贡的? 而由此引申出的是英国与清廷的关系,也就是说,中英两国是否以平等地位交往?这对于一直抱着传统天朝思想的大清朝廷,以及正在积极向海外扩张、建立帝国的英政府来说,都是一个既敏感又重要的问题。李自标在这个问题上积极争辩,说明他要极力维护使团以至英国的国家利益;而且,他的态度看来甚至比马戛尔尼更强硬,因为在早些时候,马戛尔尼已知悉他们的船车队伍被插上“英吉利国贡舡”和“英吉利国贡物”的旗子。这显然也是李自标告诉他的,可见李自标对这问题十分敏感,只是马戛尔尼决定暂时不去争论。2对于马戛尔尼和斯当东来说,李自标对使团的忠诚是至为重要的,因为他们无须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错误传达。不过,上文已指出,李自标参加使团的动机是宗教方面的,这就跟使团的目的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我们将会交代他怎样因为宗教原因而做出可能有损使团利益的事情,而且李自标在后期其实对马戛尔尼是有所不满的。换言之,李自标对于使团的所谓忠诚,并不是绝对的。 引自 第2章 译员篇/83
105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章 译员篇/117
在英国人的档案文件里,这名年轻人的英文名字叫Antonio,2但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原来的中文名...
-
第2章 译员篇/132
严格来说,李自标出任英国使团译员的资格是颇成疑问的,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懂英语。李自标长期...
-
第2章 译员篇/136
-
第2章 译员篇/159
本来,清初沿袭明朝旧制,设有会同馆及四泽馆,分别主理朝贡及翻译事宜,2但由于大部分的朝贡...
-
第2章 译员篇/160
在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来华的时候,还有为数不少的传教士在北京为乾隆工作,当时一直专门负责翻...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