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爱与孤独
.✨ (如果 没有遇见你)
读过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爱是什么
对爱的一个经典定义是:“一种深切关注、喜欢和奉献的 感觉”。但是,有没有可能描述爱的本质、爱的核心呢?在某 种意义上,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爱必须是亲身经历和亲身 体会的。
当人们在爱的关系中获得成长和活力时,这与一种不同性质 的交换有关:情侣之间通过彼此的爱认同、肯定和接纳对方。 被他人认同、肯定和接纳,是一个人能够展现自己的基本前 提。看到对方身上的潜能并让其成K,就会激发出他们身上 所隐藏的东西。 爱还包括让对方是其所是的能力。一德国存在分析家精确 地称之为“让其存在"(seinlassen)。尽管我对一个人着迷,但 能够让他做自己,允许他与我不一样,这意味着对他人自主权 的极大尊重,这或许也是对爱的严峻考验。
爱的核心方面可以被描述为:(1) 一种以独特 的联系、亲密和真诚为特征的关系;(2)在这种关系中,双方 相互给予和接受,也就是交换象征性或真实的礼物;(3)这种 关系的特征是能够让对方是其所是;(4)在这种关系中,两个 人向对方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并压倒一切。
爱的形 式多种多样。罗洛•梅指出了西方传统中的4种爱:(1)性 爱(sex)(肉欲,出于本能的性欲);(2)情爱(eros)(生产 或创造的驱力,以更高级的存在和关系为目标);(3)友爱 (philia)(友情,兄弟之爱);(4 )博爱(agape)(致力于他人 福祉的爱)
孤独:
分离、寂寞和孤独这三个概念,分别涉及了社会事 实、情绪状态和存在性认识。
厄内斯托•斯皮内利说,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总是独一无二 的。即使两个人观察同样的事物,他们的体验也会不相同;因 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语言、社会文化和个人的世界中吸收这些 经验,而这样的世界是由个人的生活史所塑造的。个人的经验 不仅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永远无法与他人完全分享。他继续说 道,“所以你永远不可能像我一样体验任何‘事物',我也永 远不能像你或其他人一样体验任何‘事物为了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完全了解对方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个人经验。但充其量, 我只能尝试向你提供一些我对‘事物’的体验,就像你可能会 做的那样;但我们的尝试永远不是完全或彻底的,尽管它们 可能越来越充分”。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对世界的体验中都是孤 独的。
弗洛姆说,在当代社会中,个人可以诉 诸三种逃避机制来缓解自己对孤独的恐惧。
第一种是让自己投入权威式关系或共生关系,与自己之外的某人或某物融合,无论对方是另一个人还是组织。换句话说, 个体被推入了某人或某物的怀抱,因此,两个实体相互融合并 变得相互依赖。
第二种逃避机制是破坏性。破坏性与共生关 系有共同点,但它对某人或某事具有实际的破坏效果。如果我 在面对外部世界时感到无力和孤独,我可能就会摧毁它。
第三种逃避机制是弗洛姆所谓的机械趋同。个体不再是自 己,而是采用流行的文化模式所规定的人格。个体变得像其他 人一样。这样一来,自我和世界之间的裂缝消失了,对孤独的 恐惧也随之消失。但你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你失去了自己。 弗洛姆解释说,不仅一个人的思想,而且他的情感和意志力, 都可以被周围的环境所塑造,而不是发自他的内心。
约翰•麦奎利说,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往往是非本真的。参 与者并没有完全投身其中,这种互动并非来自完整的自我。克 尔凯郭尔、尼米、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都以不同方式谈道, 个体会追随或顺从匿名大众、团体或“常人”,但个体在这种 关系中并不是真正的自己。他人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体的选择、 责任和性格则退居其后。
非本真的互动压制了我们存在的真实核心。它使我们变得 机械,失去个性。它让我们千人一面,并回避一切偏离常规的 事物。 另一方面,本真的互动则会让人完整、自由和负责地呈现 自己。只有打破扭曲的、非本真的互动形式,人们才有可能真 诚地相处。这一点对被压制的群体和个体都适用。麦奎利说, 人们必须打破压抑的关系,享受独立和尊严的感觉,然后才能 建立肯定和真诚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权力、阶级结构和爱之间的关 系都是极其复杂的。但不管怎样,很少有人反对这样的观点: 如果社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因 此,当务之急似乎是找到一种方法,在社会中培养出更多的 温情。
亚隆谈道,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爱应该是博爱。但在这里, 我们遇到了治疗师或教师的某种限制,因为你当然不能成为或 展现你所不是的样子。为了不使你周围的人感到迷惑,你所能 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展示真实的自己。不过,即使治疗师或 教师在自身发展的某个时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思想狭隘, 这也绝不等于说他们在余生中都会持续这种模式。其他模式也 有发展的可能性。治疗师或教师——通过他们自己的个人存 在——总是显示出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努力表达对于人类同胞的 爱。治疗师或教师的典范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现象学最初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在20世纪前半叶, 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建立,并由莫里斯,梅...
-
第二章,幸福
意向性是个体寻找生命意义的尝试,是为了回答 “我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后来,她引入了生活...
-
第三章,爱与孤独
-
第四章危机
危机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情境。它虽然剧烈和离奇,但它属 于正常生活。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经...
-
第5章 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 第6章 选择与责任
死亡焦虑有很多方面:一个人可能最担忧 的是死后会发生什么;另一个人可能害怕要遭受的痛苦;...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