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
1778年,法国大革命的十一年前,八十四岁的伏尔泰回到巴黎。就在这里,就在今天的“伏尔泰咖啡馆”的楼上,安顿下来。 相传路易十六并不希望他来巴黎,甚至一度躲着不见王后。其原因是,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不仅请一名贵族夫人向伏尔泰传话,保证给予他保护,还缠着路易十六,要他同意在宫中接见伏尔泰。当伏尔泰最后的剧本在法国剧院上演时,王后和巴黎几乎所有的伯爵们,都前往观赏。 我们在“伏尔泰咖啡馆”找了一个临街的座位。伏尔泰当年的居所,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前面是塞纳河,右面是西岱岛,左面就是卢浮官。我们望出窗外的时候,一切都笼罩在一片金红色的晚霞之中,就像在漾开的嫣红雾色之中,撒开了一大把金色的细沙。 我们想象着伏尔泰最后的辉煌。1778年3月30日,他就是从这里的楼上,慢慢走下来,跨进他的马车,驱车去卢浮宫参加学术团体的会议。他一路受到人们的欢呼,眼里充满了泪水。当天法国剧院再次上演他的剧本,他在舞台上,演员们用月桂的花环为他加冕。在法国,从来就有两个君王:法兰西人民除了他们的国王,还有一个思想和艺术的君王。而前者,常常在心灵深处臣服在后者的脚下。 这就是法国为什么是法国,巴黎为什么是巴黎的原因。 我们走出咖啡馆的时候,天色已经黯淡了。在咖啡馆转角灰面剥落的砖墙上方,紧挨着一个拉着白色抽花窗帘、有着细细的精美石框的窗子,一块同样简朴的小小铭牌,被四个钉子钉在墙上,上面简单地写着: 伏尔泰,1778年5月30日在这里去世。 引自 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
207人阅读
熊猫の大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思想的宽容
对于游离于王室之外的知识阶层,宫廷对他们已经不权是宽容,简直是纵容了。我们今天可以如数...
-
“恨国”的伏尔泰
随着伏尔泰思想的成熟,他的文笔越磨越犀利,对于旧制度的攻击,也越来越切中要害。在王朝忍...
-
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
-
旧制度和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狱被攻陷的时候,被革命救出的囚犯,只有七名。不论是谁,假如平心静...
-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美国在革命前是英国殖民地,可是他们在英国国会却没有自己的代表,等着由别人来主多自已的命...
> 查看全部2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