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群体的概念、特征及形成原因。
要研究群体心理,首先要定义心理群体。心理群体指在心理学意义上聚集的一群人,他们具备了跟单个个体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心理群体不要求必须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那些因偶然因素而聚在一起的人可能只是简单的个体集合,并不能确定为一个心理群体。按照勒庞的说法,我们无法先验地说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聚在一起一定会形成心理群体,共同的性别、种族不行,相近的年龄、职业不行,特定的时间、人数也不行,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心理群体的一般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已形成。勒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群体形成后的特征,并不在意其形成过程。
心理群体的一般特征是个性化的消失和感情思想的转向。具体而言则是有意识人格的消失和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于是群体的心理变得与群体中个体的心理颇为不同。如果不是形成了心理群体,则一些感情、思想根本不会在这些个体上产生。打个比方说,心理群体就像一个器官,比如心脏;个体就像一个个器官细胞。心脏所表现出的功能和特征与心脏细胞可能非常不同。这一结论的意义在于,当我们研究一个群体时,通常所使用的典型画像方法可能有所局限。一群温文尔雅的人聚集在一起可能非常暴虐,一群自私自利的人聚在一起又可能无私无畏。
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一切精神结构都包含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环境的突变就会使这种可能性表现出来。 引自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3 至于心理群体的形成原因,勒庞指出也许与人的无意识、非理性行为有关。人主要是受无意识行为支配的生物,可谓是现代心理学的一大发现(无意识行为是没有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如果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坚持独立客观理性的行事风格,那么心理群体就无从形成。
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与精神生活中的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只起很小的作用。 引自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3 人与人的区别主要来自遗传和教育这些有意识的方面,而在本能和情感等无意识方面区别很小。在一个群体心理中,才智方面的个性化因素被削弱了,情感等无意识的共性占了上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群体通常不善思考,无法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所以根本没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回事,三个臭皮匠可能还不如一个臭皮匠。此外,当个人隐藏在群体中时,由于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此时约束个人的责任感便消失了。
在属于情感领域的每一种事情上——宗教、政治、道德、爱憎等等,最杰出的人士很少能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从智力上说,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他的鞋匠之间可能有天壤之别,但是从性格的角度看,他们可能差别甚微或根本没有差别。 引自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3 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引自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3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本章进一步探讨群体心理的主要特点。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冲动:在面对外界刺激因素时,个体行为倾向于受到大脑思考的约束,但群体行为却几乎是本能地对刺激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孤立的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引自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14 暴乱活动中随处可见的破坏行为最能体现群体冲动易变:群体没有能力作任何长远打算或思考,因此群体行动前不会预先策划,行动后也不会总结经验,这导致群体行为总是不能持久。根据受到的刺激不同,群体像是被风暴卷起的树叶,可能向着每个方向飞舞。
急躁:群体的急躁表现为不承认愿望和现实之间存在障碍,他们立刻就要把想法付诸实践,如果那可以称为想法的话。
2、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不需要复杂论证,想想集会上发生的那些踩踏事件就会立刻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起因可能是某人不小心摔倒,周围人开始争执,有人开始躲闪,人群立即就受到这些现象的暗示,并相信发生了可怕事件。于是人群争相逃离现场,这导致了更严重的拥挤与更大规模的踩踏。但当群体回归平静后,没有人能说清楚发生了什么。
2014年12月31日,外滩发生踩踏事件,36人死亡。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情激昂,即可以从正面带来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令个人慷慨赴死,也可以从反面导致集体残暴和人性泯灭,慷慨让别人赴死。由此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现象:一是为了迎合群体的这种夸张与单纯,政治家、演说家们往往需要诉诸感情而非说理。政治家如果试图通过讲道理以赢得公众支持,恐怕注定以失败告终。二是英雄和恶棍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往往是被夸大的,实际情况是英雄没有群体说得那么伟大,恶棍也没有那么混蛋。
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他们的同情心从不听命于作风温和的主子,而是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 引自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14 上面这句话稍显绝对,但基本正确。大部分情况下,群体会选择对绝对力量俯首帖耳。
5、群体的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1、群体的观念
群体的观念,可以理解为群体所信奉的准则。群体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观念,一种是临时观念。基本观念在各国别、种族、世代群体中极其稳定,是一种获得长久认可的观念。相对而言,临时观念则影响力非常有限。
群体观念有几个特点:一是可以互相矛盾。由于无法连续理性思考,群体可以同时接受彼此矛盾的观念。比如“舍生取义”和“好死不如赖活着”。二是群体观念只能采取简单明了的方式,类似宣传口号。群体是不能接受诸如“在某些严格限制条件下,可以部分赞同”这种观念的。三是如果要获得群体认可,复杂的观念必须加以通俗化改造,以适应群体的认知水平。就像“相对论”必须简化为“时光可以倒流”,佛教理论也需要简化为“阿弥陀佛”。四是基本观念在群体头脑中扎根和根除都需要很长时间,并且观念一旦深入人心,个体试图与之对抗是徒劳的。
2、群体的理性
群体的推理能力如此之低,称之为“类比”可能更合适一些,即把表面相似、但实质不同的事物搅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希望操纵群体观念的人常常利用这一点,将群体观念引向特定的方向。
3、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依赖形象思维,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统治者必须非常善于利用形象,把操纵群体想象视为权力基础。在对群体影响方面,一个震撼人心的形象要强过一百个事实。这就像在灾难发生时,群体会对一个具体的受难者形象产生强烈的同理心,但对灾难通报中的死亡数字则无动于衷。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本章讨论群体信仰与宗教信仰的类似之处。
宗教信仰有很多特点。诸如对偶像的畏惧、崇拜与盲从,比如排除危险的讨论,无法对宗教信条进行质疑和讨论,比如狂热的宣传,比如把信徒之外的人视为仇敌等。而勒庞认为,群体信仰也具有这些特点。
在任何时代,一个宗教或政治信条能够被创立并发展起来,都是由于创立者激发了群众的想象,满足了群众的幸福幻觉。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有为统治者建立雕像的习俗。本质上讲这跟庙宇中的神像是一样的。
在同理性永恒的冲突中,失败的从来就不是感情。 引自 第四章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45
猴楠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前言及导言
聚集在一起的群体的心理特征,并非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加总。单单是聚集这件事情,便使得人群...
-
第一卷 群体心理
-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决定群体观念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具体的因素...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