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41:日本看美国
日本是个被压迫的国家
在天皇面前,东乡开始阐述日本外交的前景。他的任务是完全而明确地支持即将受到天皇批准的计划。他收起了反战言论,开始拿出反殖民主义借口,声称日本即将开启拯救亚洲的伟大计划。他承诺自己不但致力于日本的生存,还有整个亚洲的生存,这样他就从意识形态层面为支持他曾强烈反对的战争找到理由。东乡本来是在决策层中最勇敢、最理性的领导人,现在却与其他人看起来无异,把战争推向了不可避免的边缘。4月以来一直没能与美国达成谅解的责任被推向大洋彼岸。东乡认为,日本是个被压迫的国家,他说: 罗斯福总统利用了美国的经济优势。美国似乎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它帮助英国,用经济政策压迫日本。自从今年4月中旬以来,我们一直就日美关系正常化进行非正式谈判。大日本帝国政府向来坦诚,从一开始就本着公正的态度进行谈判,希望给东亚及整个世界带来稳定。 引自 第十四章 朋友之间总有商谈余地 使衔参赞若杉要会见了副国务卿约瑟夫·巴兰坦,他说:“(日本)民众正变得失去耐心,甚至绝望。”这是个巨大的谎言,把日本描述为信息开放的民主国家,似乎公众对当前至关重要的事情了如指掌。 引自 第十四章 朋友之间总有商谈余地 白种人的种族歧视
罗斯福其实是重复将近30年前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对日本驻美大使珍田捨巳(Chinda Sutemi)说过的话。珍田为美国带来了樱树,种在波托马克河的岸边。但对日本人来说,珍田的名字还与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外国人土地法》联系起来,他当时公开对这一主要针对日本移民的法律表示反对,法律规定不符合入籍条件的外国人不能购买土地(1870年的《入籍法》规定,所有不在美国出生的亚裔群体不符合入籍条件)。珍田向威尔逊总统提出抗议,但没有取得满意结果,加州的法律后来发展为1924年的《移民法》,其中包括排除亚洲人的法案。 对许多日本人来说,这些规定体现了美国白种人对有色人种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歧视。这些排外措施推动日本人走向其他地区,间接促进了日本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帝国主义扩张。尽管日美外交关系多年来屡经波折,但日本政府在与美国交往时总是能从布莱恩的外交理念中得到些许安慰。 引自 第十四章 朋友之间总有商谈余地 东条的演讲
NHK播放了这次演讲,第二天作为新闻电影向公众发行。东条效仿纳粹的宣传方式,主动通过音视频媒介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虽然东条说,日本的政治形势现在“十分关键”,但这次演讲的内容对日本人来说没有什么新内容。东条在演讲中指出,形势并没有好转,因为日本仍然遭到那些无法理解日本和平愿望的国家欺凌。他对在中国作战的士兵表示感谢,并向全国保证,蒋介石政权的末日即将来临。他还表示,鉴于苏联形势不稳定,日本正在采取措施确保日本北方边境的安全。至于南方,东条强调说,日本被迫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因为“英国、美国和荷兰加大了针对日本的排外经济政策”,而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南部是对抗这些政策的“防御措施”,日本的做法却“受到这些国家的质疑和猜测,它们于是冻结了日本的资产,形成事实上的全面制裁”。东条认为,这种做法“是充满敌意的挑衅,相当于挑起武装冲突”。 东条对国民说,政府仍然在尽力达成和平解决方案,但他表示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因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为了日本、亚洲和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整个国家需要团结一心。最后他对日本国民的动员努力表示感谢,对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英灵”表示崇敬。 引自 第十四章 朋友之间总有商谈余地 这一被广泛宣传的演讲对美国的影响更大。日本没有发出和平主义言论的领导人,虽然包括东条在内的大小官员都声称想要和平,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并公然进行战争威胁。托利舒斯认为,东条和东乡在国会中所作的发言“明确显示,日本和美国的最终对决不远了”。虽然东乡表示达成和解也绝非不可能,但托利舒斯观察到,“国外及此间外交人员普遍的观点是,(这些演讲)对日本宣称想要实现的太平洋地区和平无所助益”。 引自 第十四章 朋友之间总有商谈余地
38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941年1月日本的新闻
1941年1月11日,作为对《国家总动员法》的补充,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报纸及其他媒体的规...
-
1941年外交路线
对于美国提出来的条件,大多数官员认为不应该将赫尔的“四项原则”作为进一步谈判的先决条件...
-
日本1941:日本看美国
-
日美矛盾
在华盛顿的外交官 日美谈判的主要分歧点:贸易机会均等、中国撤军、《三国同盟条约》问题。 ...
-
赫尔照会
《美日协定基本纲要》,史称“赫尔照会” 该文件第二部分为“美国和日本政府需要采取的步骤”...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