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水牛背上的游牧 先商族属于上古时代特殊的“游牧族”,流动性很强,以牧牛为主,而联系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竟还可以北渡黄河,说明放牧的是水牛,而非黄牛。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商族始祖契被写作“兕”,意为水牛,字形是一个人头顶水牛角。看来,他们从一开始就和水牛有。商族人当初生活的地方偏南,有较多水牛,不仅畜牧业收益颇丰,而且牛群也赋予商族人以机动性,可以活跃在潮湿的大平原,迁往更远的地方。 再结合考古,商族人也是一直和水牛分不开的。在夏代的二里头遗址,只发现过黄牛的骨骼。而到商族人灭夏之初,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遗址则既有黄牛,也有水牛的骨骼一水牛很可能就是商族人带来的。到商代中期,石家庄市郊的藁城台西商人遗址也有完整的水牛骨架祭祀坑。这是夏商以来水牛分布的最北边界。此外,安阳殷墟遗址也大量出土有水牛骨。当然,现在的石家庄、安阳和郑州都已经不适合水牛生存了。 游牧和农耕需要的环境很不一样。三干年以来,游牧地区多是较干旱、气温低,不适合农业种植的地域;但在夏商,情况恰好相反,当时气候比现代湿热,平原地区大多是湿地沼泽,反而不适合人类居住和活动。大禹和夏人的湿地改造只是局部的,还不能改变黄河下游的整体面貌。在这种背景下,借助水牛群,商族人恰好可以活跃在黄河下游的大平原和湿地。 引自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除了畜牧业,商族人此时可能还从事贸易,这是流动性强的部族天然具有的特长。虽然没有直接的文献材料,但有些间接证据,比如,周公在商朝灭亡之初谈到有些商族人的生计方式时,就曾经说他们牵着牛车到远方贸易挣钱孝敬父母:“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 商朝灭亡后,很多商族人从事的便是贸易行业,所以,在部族、王朝之名外,“商”还衍变为行业、职业之名,结果,本来代表贸易的“贾”字被“商”所取代。 引自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97人阅读
布卤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二里头 :青铜铸造王权
石器时代通往青铜时代的大门看似很宽,实则很窄。这些困难和偶然性,又催生了关于金属冶炼的...
-
第四章 异族占领二里头
附录:关于夏朝的记忆 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卜辞从来没有提到过夏朝。有学者认为,从来没有过...
-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在商人创造的“甲骨文”里,暴力、征伐和杀戮是最常见的字形。这是因为在国家和王朝统治秩序...
-
第六章 早商 :仓城奇观
从考古提供的信息看,商族人灭亡夏朝之后,一度保留了二里头古城,并同时开始兴建两个中心城...
> 查看全部5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