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5-147 《镜子》
着手拍摄《镜子》时,我们原则上有意避免在拍摄素材之前预先设计画面。我觉得重要的是,弄清楚电影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怎样的方式“自动”成型一这来自拍摄本身、同演员的交流、布景的搭建和对下一场戏的适应。 我们并没有预先构思好视觉上完整的镜头和片段,但我们很清楚周围的气氛状况和精神状态的感觉,在拍摄现场这需要用准确的形象来对应。如果在拍摄之前我“看见”了什么,我想这大概是更接近于精神状态,即相关场次的内在张力和人物心理状态。但我依旧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形式浇俦它们。我走向拍摄现场是为了彻底搞清楚该用什么方式把这种状态表现在胶片上。 搞明白了,就开始拍。这部影片讲的是往事,讲叙事人度过童年的那个农庄,他生于斯,父母生活于斯。我们根据老照片将废墟准确还原,“复活”了被时光摧毁的那栋房子。就在原地,四十年前的那个位置。之后,我们把我的母亲带到那儿,她在那里,在那所房子里度过了青春岁月,她看见那儿的反应超越了我最大胆的期待。她仿佛重回往日时光。于是我明白了,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一房子在她身上引发的感受,正是我们要在电影中表现的…… ……房舍前有一片田野。我记得,在房子和通往邻村的小路之间是一片荞麦地,开花的时候非常漂亮。那些白花让养麦田看起来就像覆盖着雪,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鲜明、最有存在感的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然而当我们到房子附近寻找外景地的时候,却没看到任何荞麦一集体农庄早就改种了首蓿和燕麦。当我们提出改种荞麦时,他们信誓旦旦地说,那儿长不出荞麦来,因为土质不适。我们租下这片土地撒播养麦种子的时候,集体农庄的庄员们难以掩饰惊讶,好像在等着看好戏,我们则把它看成是好兆头。这仿佛是对我们记忆中情感特质的描绘——我们的影片应该讲述的,就是在时光盖下揭开这些记忆的特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 我不知道,要是荞麦不开花,影片会怎样!这对我有何等无法言喻的重要性。它终于开花了! 着手拍《镜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你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事业,那么电影并不是一桩眼下的活儿,而是一种和你的命运密切相关的行为。在这部电影中,我第一次决定使用电影语言,说出对自己而言最重要最宝贵的事情,坦然相陈,不作任何虚构。 我很难向观众解释,《镜子》这部电影只有说真相的意愿,而没有任何隐藏和隐喻。我的这些声明经常遭人质疑甚至令人失望。不乏有人在其中寻找隐秘的象征和隐喻的构思,因为他们不习惯诗学意义上的电影形象。这同样令我失望。这是来自观众的反对声音。我的同行也旗帜鲜明地攻击我,说我毫不谦虚地去拍表达自我的电影。最终能拯救我们的只有信念一相信我们的工作对自己越重要,对观众就越重要。这部电影旨在重建我深爱并熟悉的人们的生活,我想表达的,是那种无法报答亲人给予的爱的痛苦。他感到自己不够爱他们一这才是真正折磨他,令他无法释怀的念头。 引自 112 电影形象
51人阅读
KaNat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82-84 打破虚假隐喻
剧本中有这样的情节:农夫给自己做了一对翅膀,爬到教堂顶上往下跳,摔死了。我们考量他的心...
-
P133-134 时间、节奏和蒙太奇
但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很自然的复杂性。我希望时光在镜头中有尊严而自由地流动,避免观众产生强...
-
P145-147 《镜子》
-
P194-195 自由是为爱牺牲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受到种种条件的局限。假如真的存在完全自由,存在随心所欲的人,他必定...
-
P203-207 艺术家的责任
导演的任务是重建生活:它的进程、矛盾、方向与斗争。艺术家的责任在于,毫不隐藏他所体验到...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