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的关键
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逆向投资,也不是所有急跌的股票都值得买入,毕竟,“不接下跌的飞刀”这句话是无数人得到了血的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
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逆向投资:有色煤炭之类的最好是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夕阳行业有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较而言,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作为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事故深恶痛绝,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较好的买入点,特别是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
还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入行没多久,公司的基金经理们(都是铁杆的价值投资者和逆向投资者)在疯牛病的恐慌中买入了麦当劳的股票,数年后麦当劳的股价上涨了5倍,那是我逆向投资的第一课。再看看这几年发生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和毒胶囊事件,它们对所涉及的行业都没有产生持久或致命的打击,对行业销量的负面影响一般只持续两三个月。与行业状况相反,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反而在事故发生后出现了进一步扩大,因为人们购买时更加看重“大牌子”了,毕竟与小厂家相比,龙头企业更有资源和动力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
对于灾难的发生,每个人都很难过,但是投资决策不应该加入感情的因素。在许多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两个月,股市往往会有过度反应,此时购买就容易获得超额收益,在“9·11”事件后买入航空股的人最后都获利颇丰
大家都挤在树上摘葡萄时,也许就是该在地上捡苹果的时候了。
最一致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其实,大多数的高估值板块都是“吹”起来的,未来从来不会有他们吹嘘的那么美好。A股的情绪波动容易走极端,因此“人多的地方不去”是至理名言。
“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不去“击鼓传花”,不接最后一棒,把选股范围基本限制在低估值的大盘蓝筹里,以此躲过中小盘中的许多地雷。
顶部和底部只是一个区域,该逆向时就不要犹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后一跌的得失,只要能笑到最后,短期难熬点又何妨?只有熬得住的投资者才适合做逆向投资。在A股这样急功近利的市场中,能熬、愿熬的人少了,因此逆向投资在未来仍将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对大家都追捧的热门行业,我就谨慎一点;对大家都嫌弃的冷门行业,我就试着乐观一点。在没有新增资金入市的过去两三年里,这个办法多数时候还是管用的,因为当只有存量资金在场内不断倒腾来倒腾去的时候,别去人多的地方。当然,有时难免卖早了,错过了热门行业最后的疯狂;有时又买早了,多挨了冷门行业的最后一跌。逆向投资不可能完全避免“领先两步成先烈”的风险,不过只要判断正确,还是能咬牙熬到“领先一步是先锋”的正果的。躲在冷门行业的好处是永远不用担心被“踩踏事件”伤着。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