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吕子约》中的用典
这是一封给吕祖俭的回信,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的梅雨季后。内容比较丰富,说的都是一般朋友的事情,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这封信的来历和隐藏其中的朝堂中的大事情。这里就其中的一句话中涉及的典故作一些资料上的补充。这句话,整段是这样的:
周丞相之护其身,如狐之护其尾,然终不免,则智果未可以卫身矣。彼其于亮,乃赵平叔所谓“臣于修踪迹素疏,而修之待臣亦薄”者,而谏疏首已见及,么麽之踪,遂累巨笔,第可付之一笑耳。 引自第280页 我的问题在于引号内的那段话的来历和确解。如果这句引语不能正确理解,这段话就读不懂了。辛好本书的编者已在页角的附注中加了按语:“”赵平叔”当为赵叔平,即赵槩。”这段按语相当的关键,为我找出这句话的来源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司马光的《涑水记闻》第一〇三条:
“原叔曰:赵槩与欧阳修同在史馆,及同修起居注,槩性重厚寡言,修意轻之。及修除知制诰,是时韩、范在中书,以槩为不文,乃除天章阁待制,槩澹然不以屑意。及韩、范出,乃复除知制诰。会修甥嫁为修从子晟妻,与人淫乱,事觉,语连及修,修时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疾韩、范者皆欲文致修罪,云与甥乱。上怒,狱急,群臣无敢言者,槩乃上书言:”修以文学为近臣,不可以闺房暧昧之事轻加污蔑。臣与修踪迹素疏,修之待臣亦薄,所惜者朝廷大体耳。”书奏,上不悦,人皆为之惧,槩亦淡然如平日。久之,修终坐降为知制诰、知滁州,执政私晓譬槩令求出,迺出知苏州。遭丧去官,服阙,除翰林学士,槩复表让,以欧阳修先进,不可超越为学士。奏虽不报,时论美之。”
基本可以确定陈亮的引文出处是这个典故,因为两段话一字不差。但陈亮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确颇有些复杂。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就文字本身来理解;二是从赵槩说这句话的整个历史背景来理解。如果是前者,是撇清;如果是后者,则是回护。但也总不外“踪迹素疏”四字。陈亮在这里引用这句话,也真是太奇妙了。
读到这则记闻的另一个收获是,明白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原来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的起笔正是“环滁皆山也”。
冬之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复吕子约》中的用典
-
《送吴允成运干序》阅读笔记
吴允成,名竿,福建三山人。来永康任县尉,与陈亮成为朋友。后来吴离开永康。又过了三年,即...
-
《送王仲德序》阅读笔记
王仲德是永康人,陈亮的邻居,聪明好学,要跟叶适去永嘉学习,与永嘉学派人士广交朋友,陈亮...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