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6】
张一玄
在读 嘉定钱大昕全集(增订本)
蜀石經福州梁茝林先生爲江蘇方伯,得孟蜀石經春秋殘本,正文三百九十五字,注二百六十七字,計三頁,共三十五行,皆昭二年傳,左氏之第二十卷也。後有翁覃溪閣學、家竹汀宫詹跋語,考之甚詳,定爲孟知祥廣政中據蜀時所刻。曾宏父石刻鋪敍謂爲皇祐元年樞密直學士田況刻,非也。先生既賦詩于後,復以示余,真古刻中之秘寶云。
[清]錢泳 撰,張偉 點校:《履園叢話•叢話九 碑帖•蜀石經》,中華書局,1979年12月,第1版,第248頁。
讀蜀石經左氏傳昭公二年,凡三十六行,起「子也」,夫子,韓起。盡「女罪之不恤而」,正文三百九十五字,注二百六十七字。中脱一行,「子叔子知禮哉吾聞」下闕「宗也辭不忘國」。每行十四、十五字不等。
[清]錢大昕 著,陳文和 主編:《竹汀先生日記鈔•卷二 所見金石》,鳳凰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第563頁。
宋拓本《蜀石經春秋》跋語:《蜀石經春秋》殘本,正文三百九十五字,注二百六十七字,皆昭二年傳左氏之弟廿卷也。據曾宏父《石刻鋪叙》云:益郡石經《左氏傳》卅卷,蜀鎸至十七卷止。此殘字在十八卷以後,或疑宋人續刻。今考《成都志》,但云:《公》、《穀》,田况所刻,不及《左傳》。此本遇宋諱初不缺筆,其出於孟蜀無可疑者。宏父雖云“《春秋三傳》皇祐元年九月訖功”,而兼采《成都志》之言,則固不以《左氏傳》爲况刻也。《詩》、《書》、《禮記》、《周禮》皆有書人姓名,而無刊石年月。《儀禮》則并無姓名,與《左傳》同。
大約諸經書石本同一時,而卷帙有多寡,故鎸成有先後之殊。工成或在宋代,字畫實皆蜀刻。《左傳》於諸經中文字最繁,鎸成亦最在後,唯《公》、《穀》二傳廣政中未有寫本,直待田况續成之耳。考蜀之亡在宋乾德三年乙丑,距皇祐元年己丑八十有四年,使《左傳》果刊至十七卷止,僅存一十三卷,何至遷延八十餘年始告成事耶?嘉慶辛酉三月,觀冶泉先生藏本,因爲考正如右。竹汀居士錢大昕識。(國家圖書館藏)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