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这种解释的灵活性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对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影响。社会科学家赫伯特·C。凯尔曼已经注意到如何把敌人留在敌人名单中:“归因机制…会强化原本的敌人形象。敌人的暴力行为归因于性格,因此可以进一步证明敌人天生好斗、暴躁。亲善的行为被解释为对情境的反应一战术技巧、对外部压力的响应或是因弱势而做出的暂时性调整——因此也不需要对他们原本的形象做调整。”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战争迫近时,好战派会妖魔化敌对国家的领导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过两次战争,在其中一次的筹备阶段,美国鹰派杂志《新共和》在封面上刊登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肖像,但对肖像做了一点修饰:他的胡子被修剪成希特勒胡须的样子。此举一点都不含蓄,但却很有效因为一旦某人被关进敌人的盒子里,我们的归因机制就会牢牢锁住这个盒子。 引自 第十二章 没有杂草的世界
5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