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响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引自第386页 这一段,表面上看起来是凤姐着了老尼姑的激将法。如果这样理解,就太小看凤姐了。凤姐层次怎么也比这个贪财势利的老尼姑高多了,怎么可能被老尼姑算计。凤姐前头听老尼姑说完这事儿,心里就想揽下了,嘴里说“不等银子使,不做这样的事”只不过给老尼姑一点儿脸色看,抬高价钱,同时也激老尼姑着急,说出那样带刺儿的话,就好顺着那股情绪直白地谈价钱了。凤姐说自己“不等银子使”是口非心是——凤姐爱财,更爱权。之前在宁国府协理秦可卿的丧事(实际上是主理),别人交口称赞的时候,她就非常得意。她喜欢那种站在舞台中央、灯光照亮她一人的感觉。凤姐手段是真没的说,短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太低了。趣味不高的话,再精明、再有杀伐有决断,也摆脱不了一个俗字。
7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