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马拉雅听书———
一段关于毒药与刑侦的往事,一场科学家和下毒者之间的“猫鼠游戏”。 精华笔记 大约100年前,法医在和下毒者的比拼中,往往落入下风。很多毒药本就杀人于无形。19世纪以来的化学革命和工业创新,又让下毒者可选择的毒物和手段变得更多了。毒物充斥着药店和商店的货架。而当时美国毒理学的发展,根本跟不上毒药泛滥的速度。 1918年,一起连环毒杀案推动了纽约法医办公室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史以来第一次,纽约聘用了专业的病理学家和毒理学家充当法医。他们创建了纽约首家毒理学实验室,让美国的法医毒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让下毒者无所遁形,也和大企业和政府作斗争,让危害公众健康的化学品,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一、氯仿毒杀案与法医改革: 1. 1915年1月,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莫斯的人向纽约的地区检察官自首称,自己先后用砒霜和氯仿杀死了一家收容所里的8位老人。 2. 氯仿当时一种十分常见的镇痛剂和麻醉剂。当时的止咳糖浆中含有氯仿,医生们还用它来治疗酒精依赖症、晕船、打嗝、腹泻和呕吐。但平均每3000名接受氯仿麻醉的病人中,就有至少1个因此死去。 3. 法医的尸检证据难以支持莫斯的说法: (1)当时很多商品和药品中都含有砒霜,收容所也习惯给生病的老人服用砒霜,这就意味着即便尸体里发现了砒霜,也无法据此给莫斯定罪。 (2)验尸官保证,人中了氯仿的毒是不可能通过尸体解剖来证实的,莫斯也绝不可能在几分钟内杀死一名受害者。 4. 纽约并不要求验尸官有医学背景,导致大量法医验尸官极不专业。纽约市1915年的报告认为,由于不称职且腐败的验尸官,该市的谋杀犯正以创纪录的数量逃脱法律的制裁,“心思巧妙的投毒”更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下去。这种现象在美国也很普遍。 5. 1918年1月31日,病理学家查尔斯·诺里斯教授被任命为纽约市的新任首席法医验尸官。 (1)他为法医们提供免费的玻璃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 (2)他为尸体处理制定新的规则,要求为每个案例建立档案,还要求手下的法医们将“一切正确无误”当作日常标准; (3)他聘请亚历山大·格特勒来组建一个全新的病理学实验室。格特勒在这间实验室中的很多努力,日后将成为美国法医毒理学领域的重要基石。 二、氰化物中毒案与越挫越勇的法医: 1. 1922年4月,75岁的弗雷蒙特·杰克逊和他60岁的妻子安妮被发现死于家中。尸体初步解剖表明,二人是氰化物中毒。 2. 氰化物是一种古老的毒药,有一种淡淡的苦杏仁味。无论是吸入还是吞服,它都能以惊人的速度和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细胞丧失呼吸功能、因缺氧而死。随着细胞的爆发式衰亡,身体也开始死亡。 3. 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氰化物被加在了杀虫剂、消毒剂和彩色染料的配方中,还可用于电镀和金属抛光。 4. 格特勒未在死者的胃中找到氰化物,他怀疑,杰克逊夫妇所住的公寓楼曾用氰化氢进行熏蒸消毒。对死者肺部的解剖结果证实了这说法。 5. 杰克逊案庭审的辩护焦点集中在了毒理学的可靠性上。 陪审团裁定被告无罪,这一结果让诺里斯和格特勒意识到,法医学和毒理学在美国太新了,研究也不完善,很难取信于民众。警察和其他行政部门也不太把诺里斯的法医们当回事,诺里斯经常需要自掏腰包购买设备。 6. 诺里斯痛定思痛,发起了一项名为“改善法医学环境”的全国性运动,着手建立全国性的法医标准。他还为纽约市的警探们举办定期培训。 格特勒完善了毒理学对氰化物的研究,也不断推动着对其他毒药的分析。 在法医们的推动下,纽约市叫停了用氰化物熏蒸消毒的方法。 三、甲醇与下毒的美国政府: 1. 甲醇,工业上又叫做木精。它可以通过加热木头蒸馏而来,是一种剧毒的透明液体。甲醇在人体内的主要副产品是甲醛和甲酸。如果服用甲醇的剂量足够大,人在头疼、眩晕、恶心之后,就会失明、昏迷、一命呜呼。 2. 起初,甲醇主要存在于便宜的街头酒中。但美国在1920年施行的“禁酒令”,却反而促成了甲醇在饮酒者中的盛行。 根据联邦政府的估计,当时美国出售的所谓“威士忌”,2/3都是工业酒精。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许多能弄到的酒,都是用偷来的工业酒精勾兑的,里面都含有甲醇。 3. 面对私酒商的反弹,美国政府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那就是聘请化学家做实验,在工业酒精里加入更多的甲醇,以及苯、煤油等毒物。 4. 忍无可忍的诺里斯在1926年12月28日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指责政府明知道在酒里下毒并不能阻止人们喝酒,却还继续这么做。政府必须为毒酒造成的死亡负“道德责任”。 次年1月,格特勒带着有关毒酒精夺取生命的资料,去见了纽约的新闻界。根据他的统计,仅1926年,纽约就有1.2万人因饮用某种工业酒精患病或失明,另有400人死亡。 5. 美国围绕这场禁酒的斗争直到1933年才落下帷幕。 6. 1933年6月,贝尔维尤医院和纽约大学宣布成立法医学系。这是美国的第一个法医学系,诺里斯是这个新系的带头人,格特勒领导该系的毒理学科。 7. 1935年9月,诺里斯在纽约去世。诺里斯以法医为生,无数个夜晚,他与格特勒并肩作战,和下毒者对抗,与联邦政府和大企业战斗。 亚历山大·格特勒一直干到1959年,自己75岁时才退休。一名法医学生在写作中多次表示:“如果有谁当得起‘美国毒理学和法医学之父’这个称号,他就是格特勒博士。” 书名:《毒理学破案手册》 作者:[美]黛博拉·布鲁姆 撰稿人:穆青(资深媒体人) 编辑:蓝喻 主播:石头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涵 崔新甜 总编辑:赵雅楠
2023-07-24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