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税收不足”会造成社会的“公共贫困”,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其代表作《丰裕社会》中曾经提出过“公共贫困”的概念,但是他并没有揭示“公共贫困”背后的原因,其实私人财富的日益增长本身就是“公共贫困”的根源。
公共贫困”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正常经济条件下,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是有一个固定“匹配”比例的,两者在经济学上属于互补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配比合理的才可以社会和谐,比如我们有多少私人汽车,就需要多少公路,有多少城市人口,就需要多少城市清洁人员,一旦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配比不合理就会出现经济社会系统的紊乱,这种经济社会系统的紊乱可以表现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风险增加等问题。这种社会紊乱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某种程度上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比例失调的结果,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无论是什么类型,最终都是通过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解决的,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就是一种公共产品。
因为私人产品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丰富的,所以公共产品必须去主动调整自己的供给去匹配私人产品的增长,这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才可以同步增长,社会才可以和谐,不然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供给缺口也会越来越大。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公共产品受到“税收刚性”制约根本不可能随意增加,也做不到与私人产品的及时匹配,所以经济危机就诞生了。
“公共产品市场非均衡”理论
目前在宏观经济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是美国“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提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他们强调“技术冲击”后市场自动恢复均衡的观点笔者是反对的,首先,市场上的产品是由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部分组成的,价格调节与市场均衡只能发生在私人产品部分,这对公共产品是无效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受政府预算影响,短期可以用赤字调节,但长期看受到税收制约的,而税收是刚性的,所以公共产品市场是很难均衡的,因此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强调的市场均衡只能是私人产品市场的均衡,而不是包括公共产品在内的整个市场的均衡,公共产品的均衡是无法通过自由市场实现的,而公共产品的不均衡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自动均衡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其次,“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的“技术冲击”导致的也不仅是均衡的移动,仍然是从均衡到不均衡的改变,因为技术进步首先会导致私人产品供给的增加,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必须数量匹配,私人产品供给的增加也会对公共产品提出更大的需求,但公共产品的供给因为税收刚性制约而不能增加,这就导致了公共产品的非失衡,因此技术冲击仍然导致的仍然是不均衡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市场的不均衡。
新财税主要宏观经济学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的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只片面地看到了私人产品在技术进步后会自动移动到另一个均衡点,而新财税主要宏观经济学则指出了技术冲击会导致这种不均衡更加突出,公共产品市场的均衡点是无法自己移动的,需要人为的移动才行,因此市场经济仍然需要政府干预,这种干预主要表现为财税改革,人类每发生一次技术革命都需要一次财税改革与之配套,新财税经济学指出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致命缺陷,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更接近现实,更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即使在私人产品领域,技术进步在导致均衡点移动的过程中,也并不能排除会出现短期的生产过剩,因为新旧均衡点在移动磨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因此美国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构建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禁不住推敲的,是有漏洞的,在新财税主义新宏观经济学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中国原创经济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瓦格纳缺口”与“税收刚性” 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瓦格纳最早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政...
-
第三章
在宏观经济学界,凯恩斯学派主张的政府投资也很容易导致政府负债,因为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
-
第三章
-
第四章
新财税主义宏观经济学将经济发展简化为两个升级,分别是产业升级和财税升级,其中产业升级对...
-
第四章 新财税主义宏观经济学
经济结构“双升级”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由来 在新财税主义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