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 页码:第6页
买这本书,只想了解下有关传播学的一些知识点。这本书可读性比较强,表达流畅,例子丰富,作为入门介绍书,挺不错的。翻完后,对书中的几个观点印象比较深,受益了。在肯定媒介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前提下,也指出文化中抽象的因素,比如思想、意义等会被剥离出来。经典文化很难做到大众传播。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在电视媒介年代,比较倾向于批判与怀疑的态度,很认同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里的表述:“一种既不需要观众全神贯注也不要观众有多少智商的热闹场面……除了能给人带来有朝一日会成为好莱坞明星这一荒谬可笑的幻想外,它既不能拨弄出心中的火花,也不能唤醒任何希望。”但在网络媒介出现后,倾向于“协调与使用的态度”,大众在消费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大众也有其独立性和选择性。最近《中国达人秀》类似的节目,风生水起,各台的相亲节目竞争白炽化,接受媒介文化的全球化和同质化的观点。一般来说,我们容易接受经济生活的同质化事实,却很难接受文化的同质化现象。但事实已成,我们只好坐下来探他个究竟了。书中从媒介文化的生产方式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中肯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同质化的文化,是比较表层的,并不能代表本民族最内在的核心文化价值。“奇观电影”、“景观社会”,没看本书前,还是陌生的词。稍稍拓展了视野,呵呵。
5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