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王朝前的契丹》
《魏书》 是最 早把契丹、库莫奚和室韦视为独立 民族的正史,并指出它们都出自鲜 卑。 当时它们都是游牧民族,契丹 居于辽河(西拉木伦河)上游的草 原地区,即今天辽宁省和吉林省与 内蒙古相邻的西部地区。 库莫奚于契丹南面和西面的山区,即今天 河北和山西北部;室韦居于契丹之 北,位于内蒙古与黑龙江西部相接 地区。 ”
契丹先从库莫奚中分离出来 ,然后在合并其他原来独立的部族 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契丹族。契丹 被北魏的创建者拓跋部击败,沦为其 属部。479年,在漠北柔然的扩张 威胁下,契丹的大部分向东南迁移 到辽河中游地区。进入6世纪时, 契丹日益强大起来。 ”
汉文史料对这一 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传统中国史 家对外族的记载,不注重其人种和 详述其族类,而是注重外族与中原 王朝的关系 ,外族人受到关注, 或是因为它们的臣服提高了中原王 朝的声望,或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威 胁到中国的统一。 ”
“因为契丹长期处 于有很强政治影响的操突厥语言的 民族之下,先是拓跋的属民,然后 臣服于突厥,最后臣服于回鹘(辽 朝创建者的部落曾与其保持长期的 通婚关系),所以许多部落名称和 契丹官名非常自然地是来自突厥语 契丹人可能说的 是一种受通古斯词汇影响的早期蒙 古语,也可能是受蒙古词汇影响的 通古斯语,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都 使用了许多突厥语借词。 ”
“契丹、奚和室韦同源的说法 ,这就是男子的发式。 ”
“契丹的先人显然隶属 于称为鲜卑的部落集团之中。除此 之外,都不过是推论。 ”
(总之就是男子发式类似鲜卑,语言受通古斯语和蒙语影响,其他匮乏证据咯)
“契丹诸部在6世纪时还只是一个弱 小的联盟。553年,北齐大败契丹 ,掳掠了大量契丹部民,掠走了许多 牲畜。①隋朝初年,契丹内部斗争不 断,586年后不久,一些部落成为突 厥人的属民,其他部落臣服于隋朝。
在和平时期,契丹各部各自 为生,在其疆域内放养羊、马畜群 和狩猎。只是在有战事的时候, 他们的首领才聚在一起选举一位临 时的领袖。 ”
“契丹诸部的政治命运主要取决于他 们更为强大的邻居和经常变化的力 量天平,天平的一方是成功统治中 国北方的王朝,另一方是北方、东 北、西北和其他地方的敌对邻族。 在中国强大时,如5世纪在拓跋魏 的统治下,契丹即被纳入其政治控 制之下;当中国衰弱时,契丹就成为 其他游牧民族的属部,如突厥在6 世纪取代柔然成为北亚的主人,契 丹即成为其属部。东部的一些契丹 部落甚至向以东北地区东南和朝鲜 北部为中心的高丽称臣。 ”
“7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随着唐 朝的兴起,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628年率领部众臣服 的首领也是大贺氏的成员。 唐廷决定通过强有力并忠于朝廷的 世袭领袖间接控制契丹人。为实现 这一目标,窟哥被赐予唐朝的国姓 “李”,并被任命为松漠都督,这 是为间接管理契丹诸部特别设立的 官员。 近一个 世纪中,大多数契丹首领出自李( 大贺)氏。 ”
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 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 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 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 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 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 。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 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 家——震(后改称渤海)。最后, 是契丹人试图摆脱唐的监护。696— 697年,被骄横的唐朝地方长官的暴 虐行为激怒的契丹首领李尽忠率部起 兵,对河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深入唐 境,攻占了几座大城市,重创唐军 突厥的可汗不愿豢养出一个敌对 的草原势力,他从背后向契丹发起 进攻,将其击败,掳走了大批部民 和畜群。此后当唐廷在697年调集 新军征讨契丹人时,最初参加契丹 起兵的奚人背叛契丹投唐。士气低 落的契丹军溃散并被驱赶出来 。”
“唐朝迅速地将契丹从其 境中逐出,但却没有立即恢复对契 丹的控制。 直到715年,在突厥的力量削弱和 在玄宗统治下唐的扩张再次加强后 ,契丹才又臣服于唐。716年,仍 是李(大贺)氏成员的契丹首领亲 自前往长安朝贡。 唐朝又建立起了对契 丹八部的间接统治。其后的几年, 唐对契丹的影响达到了顶点。 但是,唐朝的控制没有维持多久, 由于契丹内部的争执,双方的关系 不久就开始发生变化。尽管有唐廷的 授封,李(大贺)氏的领导权还是 削弱了。一个名叫可突于的契丹部 长成为事实上的领袖,操纵着李氏 王位继承的立废。 8世纪20年代末,他 前往唐廷,受到唐朝大臣的 粗暴对待。他由此深恨唐廷,在730 年返回后杀死契丹王,挟持契丹和 奚叛唐,投靠了突厥。虽然可突于 及其扶植的契丹王在734年被李氏 的支持者杀死,唐廷却未能重建对 契丹的控制权。 契丹内部的纷争导致了领导权的变 化,唐廷支持的大贺氏,被一个新 的统治氏族遥辇所取代 ”
“745年 送去的皇室新娘被杀, 契丹再叛,唐范阳(今北京)节度 使安禄山随即企图以武力征服契丹
“751年,安禄山攻入契丹境内, 但是被打败,损失惨重。755年, 他派出一支更强大和经过充分准备 的军队再次进攻契丹。这一次安禄 山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契丹人被击溃 。但是就在同一年晚些时候,安禄山 自己亦叛唐 。这场长达十年的内战使 唐帝国陷入混乱,几乎到了崩溃的 边缘。唐朝再未完全恢复其统治。 ”
一些原来服属于安禄山的契丹和奚 人将领,后来降唐,并在河北藩镇 中起着重要作用。契丹人的疆界立即与 强大的反叛王国的辖境相邻。契丹 人不与之对抗,而是和平相处,并 奉成功地取代了突厥成为北亚霸主 的回鹘为宗主。
“契丹虽然臣 属于回鹘,但仍然定期向唐朝派遣 贡使。当贡使抵达卢龙镇治所幽州 (今北京市)时,节度使即选派几 十人前往长安,其他人则滞留幽州。 按惯例款待、酬谢贡使,但不再授予 契丹首领唐朝官爵,因为唐廷已知 道契丹是回鹘的属部。 ”
“840年,草原上的回鹘汗国解体,此 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842年,契丹 首领屈戍断绝了以前与回鹘的朝贡 关系,再次附唐,并要求得到武宗 的正式册封。唐廷恢复了契丹以前 的封号,以此作为其归附的标志。 ”
“唐朝史书关于唐与契丹 关系的叙述在这个关键时刻终止了 ,亦没有为9世纪最后10年的契丹 提供更多的资料,而这一时期恰恰 发生了许多导致契丹走上建国之路 的事件。 ”
(确实只有关系史啊……没有啥发展史,唐朝开始就不关心异族文化啥的啦?)
“《辽史》,该书提供了 此时统治契丹的遥辇可汗的世系 (见下页表6)。《辽史》的编撰者 承认这个世系不完全可信。《辽史 》 还提供了辽朝的建立者(耶律)
阿保机所出的选刺部的更为详细的 世系表 契丹皇族 宣称自己是中国传说中的英雄、中 国农业保护神神农帝的后裔。但是 ,这个中国式的神话远没有关于他 们自己民族来历的传说重要。按照 这个传说,契丹的始祖奇首可汗一 次乘白马沿老哈河而下,在老哈河 与潢水(西拉木伦河)汇流处,遇到 了一位驾青牛车的女子。此地显然 是契丹和奚人的古代牧地。奇首与 该女子结婚,生了八个儿子,他们就 是后来构成契丹族八部的祖先。 ”
《辽史》指出安禄山叛乱后,可汗 的继承不是很清楚。 已经难以确定这个传说有多么古老 ,但是以八部成员作为契丹的核心 在早期史料中已经出现,并且八个 古代部落的传统似乎从5世纪直到 阿保机时代始终未被打破 这个有关八个原始部落的传说与建 国前的选汗制度有密切关系。每三 年八个部落的酋长聚在一起,选举 (或确定连任)他们中的一位作为 联盟的可汗。可汗的任期不是终身 的,他可以被罢免和取代。在这样的 情况下,他不得恶意对抗其继任者, 并允许他安然返回自己的部落。这是一种经过其他部落集团首 领选举和定期确认的继承制度。 ”
“辽朝的创建者阿保机不是居统治地 位的遥辇氏族的成员,而是出自迭 剌部(后来改名为耶律氏)。为确 定他取得领导权的合法性,官方的 辽世系追溯的领导权从奇首可汗开 始,直到耶律氏可信的祖先雅里。 雅里又被认定为 可突于的同党涅里或泥礼,据说他 杀死了大贺氏领袖李过折,此人是 唐在734年可突于死后试图确定的 新领袖。涅里在大贺氏联盟解体后 把分崩离析的契丹各部重新组织起 来,并在让位给遥辇氏的阻午之前 统治了契丹一段时间;遥辇氏的九 代成员统治契丹,并且第一次采用 了可汗的称号。同时,迭剌氏的涅 里的后人,也在联盟中占据各种要 职。列出这些世系是要证明在雅里/ 涅里让位给遥辇氏之前,迭剌部早 已取得了领导权。 906年或907年,遥辇氏的最后一 位可汗痕德堇或钦德因政绩不佳被 罢免,八部首领选举迭剌部长、联盟 的军事统帅(于越)阿保机取代他 的位置。旧秩序走到了尽头。 ”
(鲜卑的臣属,唐朝的羁萦,回鹘的羁萦,经大贺——遥辇——迭剌而到耶律阿保机,很早就确立了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