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性言论
如果语言真的有能力以上文所述的方式行事,那么它必然也有伤害人的力量。巴特勒在其著作《仇恨说》(HaB spricht,2006)中写道:“如果语言可以维持身体,那么它同时也可以威胁到身体的存在。”如今,我们可以根据这句话来衡量这种威胁有多严重一如今语言对人的伤害可以触及一个人的根基。因为,倘若如前文所述,身份(Identi)是语言行事的一种效果,那么按照此逻辑,语言也可以破坏身份,或者,语言也能够从一开始就否认某些人的身份,并在实际上剥夺他们的生存权。 对性别平等的语言的呼吁,似乎也直接地隙目后结构王义哲学。如果语言在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中是根本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语言(无论是用表示性别平等的下画线还是星号),从而让各群体(例如女性、跨性别者)被人们看到,让各群体得到认可。然而,是否存在其他的不认同这种“‘政治正确’的语言新规”的看法? 与前文所述的思想脉络相反,几乎所有要求如此严格的“政治正确”的人,都不引述德里达和巴特勒的解构哲学。根据德里达和巴特勒的理论,语言是有强大影响的,语言是一种创造行为,因此语言问题是彻头彻尾的政治问题。但正因为语言结构的意义维度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语用来改变的,所以从解构的角度来看,有许多事物(即使不是所有事物)能用来反对僵化的、与语境无关的规范。我们要预见到关键的一点:“政治正确”用规则取代了解构游戏,从而掩盖了巴特勒和德里达在其思想中阐述的抵抗的基本可能性。 引自 冒犯性言论
95人阅读
歩道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恐痛症?
在当今社会,人们避免各种痛苦状况,留给可能导致痛苦的纠纷的冲突与争议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
-
德里达与巴特勒:作为抵抗的游戏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Das Unbehagender Geschlechter)一书中,开创...
-
冒犯性言论
-
语境敏感性
让我们从词语的禁忌开始谈。事实上,巴特勒在《仇恨说》中明确反对“政治正确”的语言新规。...
-
语境敏感性
“queer'”一词的重新评价表明,说出来的话能够以对不同的形式被“送回”给说话者,并能以与...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