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书本去旅行📖🧳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是我们共同的困境,我们常常会感知,当下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不开心、不如意的时刻仍旧时常发生,甚至比贫困日子里有更多烦闷。
除了外部环境的改变,我们自身是否能够通过努力变得更幸福?罗素《幸福之路》正是献给读者的良方,没错,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同时他也研究哲学、文学,并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这本书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渊博的征引,只是将他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能够帮助他增加幸福的方法做了梳理和总结。
这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部分是什么使人不快乐,第二部分快乐还可能吗?第一部分谈论了竞争、烦闷与兴奋、疲劳、嫉妒、被虐狂、畏惧舆论等使人不快乐的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兴致、家庭、工作、努力和舍弃等让自己更快乐的方法。
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了被理解,即使再幸运的人也会遇到烦闷的事情,重点是我们对待烦闷的反应和方式。首先,我们应该充实生活,及时树立目标,让人生有方向,破除空虚之感。“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和别的动物一样,宜于做相当的生存斗争,万一人类凭了大宗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向他告别的。”
其次,我们可以培养一副有秩序的头脑。当你感觉到精神的极度疲劳时,罗素建议“在适当的时间思索一件事情,而不在任何时间胡思乱想:培养这么一副有秩序的头脑,对于幸福与效率两者都能有惊人的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让兴趣尽量地扩大,兴趣可以让我们暂时忘记或者转移眼前的痛苦,再小的兴趣,只要能沉浸进去,找到乐趣都是好的,当然前提是不违背社会准则。罗素认为“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一个有充分的生机与兴致的人战胜患难的方法,是在每次打击以后对人生和世界重新发生兴趣,在他,人生与世界绝不限制得那么狭小,使一下的打击成为致命。”
带着书本去旅行,我这次带的就是罗素的《幸福之路》,都说此生必驾318,318川藏南线在北纬30度线上,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沿途我们看到了高山、河流、湖泊、草原、雪山、森林,漫山遍野的各色小花,远观乌黑的密密麻麻的牦牛,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忽隐忽现。穿过惊险刺激的72拐,挑战318最高海拔——5130米,穿行在四面岩石高耸的峡谷中,听怒江的嘶吼,正所谓奇美与奇险并存,感受身体和心灵的震撼。在旅行中读《幸福之路》,在大开大合的景观中,忘却了平时的烦恼,领悟罗素先生关于幸福的良方,如果你也想追寻幸福,不妨一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