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报人真不识趣,不知道哪壶不开?
你们报人真不识趣,不知道哪壶不开?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1906年9月),巡警部专折奏参两份报纸,一份叫《中华报》,一份叫《京话日报》 —这两份报是同一批人办的,罪名是“妄论朝政,捏造谣言,附合匪党,肆为论说”,请将主笔杭辛斋、彭翼仲“递籍禁锢”,十二日,京师警察厅即逮捕二人。 这起报案颇为蹊跷,因为巡警部的奏折完全不列举犯罪事实,何谓妄论?什么谣言?谁是匪党?外界一概不知。后来,杭辛斋被递解回浙江海宁原籍交地方官监管,彭翼仲则因为关押期间有“持枪行凶”的行为,不是递解回原籍苏州,而是发配新疆十年。 报人为何罹此重罪?有好几件事都是触因,如这两家报纸揭露军机大臣瞿鸿禨纵容卫兵抢掠,连续报道“南昌教案”洋人打死知县,警方怀疑该报社留宿革命党,等等。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华报》发表的《保皇党之结果》一文。八月十一日,彭翼仲、杭辛斋与友人望桂臣在正阳楼喝 酒,席间报馆有人踉跄奔人,说:褐将不测,速速藏避, 万不可回报馆。彭翼仲立刻对杭辛斋说:《保皇党之结果》 发作矣。”这是早有预料。 《保皇党之结果》主要纪录这么一件事:当年六月未,警方在北京逮捕了吴道明、范履祥,解送天津交北洋营务处。二人最终被秘密枪决。枪决的理由,是吴、范二人属于 “康党”(他们自称是“保皇党”)。 这件事被《中华报》的访员(记者)知道了,告知报馆,主笔杭辛斋因为事关重大,派专员往天津采访,用了五天工夫,核实死者口供,及“暖昧处死之情形”,证明此事非虚,于是“决然宣布”。报馆当然是知道其中风险的,为什么呢?C0 此时清廷已宣布“预备立宪”,诏令中对于西方式的司法独立、审讯公开等法治细节,都有所宣示。然而,保皇党人被处决案,完全是黑箱运作。,口 首先,吴、范两人属于“政治犯”,西方“文明国家”的政治犯,一般不判死刑,只是控制其影响而已。其次,北京被捕,为何送往天津审讯处决?再次,从逮捕至处决,未及十日,外界全无闻见,完全不符合法律改革的精神。 在彭翼仲看来,既然已经宣布了“预备立宪”,还有这样暧昧杀人之事,立宪希望,岂非虚语?他认为主管其事者,上报朝廷必有虚情,偏偏《中华报》《京话日报》,是慈禧太后指名每天必读的报纸(为此两报还曾骄傲地在报头标明“进皇两宫御览报纸口调此事、对当道多不便一这里指的当道。是天津营务处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 慧福太后是被蒙蔽的,还是默许食世凯秘密处决保皇复人,这肯定已是悬案,但既然预备立宪之诏已明示天下,爵然众口,再用这种黑箱运作的方式捕杀异已,未免说不过去、当局虽然不能遮天下悠悠之口,但惩罚首揭其事的复体,既可遮羞,亦以泄愤,还能杀一做百一《中华报)(京话日报》被封之后,京津各报,无敢言保皇党人案者,即是明效。 引自 你们报人真不识趣,不知道哪壶不开? 说起来彭翼仲、杭辛斋还算赶上了当局有所忌惮的好时候。整整一百八十年前,即雍正四年(1726),便有两位报人前辈,因为报道事实,遭了极刑。 这二人名唤何遇恩、邵南山,他俩办的“小钞”上刊登了这么一条消息:“初五日,王大臣等赴圆明园叩节毕,皇上出宫登龙舟,共数十只,俱作乐。上赐蒲酒。由东海至西海,驾于申时回宫。”这条消息本来毫无犯忌之处。坏就坏在雍正在是年端午节前已传谕内外,今年过节不作乐(可能是有灾异之事,皇帝想表示与民同戚)。你偏偏要刊登皇上王公大臣游玩嬉乐的消息,不是“捏造”是什么?于是兵刑两部奉旨“详悉审讯”,拟的结论是“捏造小钞,依律斩决”。雍正偏偏还要装模作样,“法外施仁”,御笔朱批:“应斩,监候。”死刑立即执行,改成了死缓。(事见王先谦《东华录》) 何、邵二人有没有躲过 “秋决”,留下一条小命,我们不得而知。前后一百八十年,两起事件的相同点,在于这些报人并不像后来的邵飘萍、林白水、张友渔,立意是要反抗、颠覆当局,相反,他们的报道与评论,不过是希望帮助朝廷言行一致,更为天下百姓拥戴而已,也即鲁迅所谓 “老爷,人家的衣服多么干净,您老人家的可有些儿脏,应该洗它一洗”,不想朝廷不领情,还说你捏造事实,搞得像贾府焦大一般,塞了一嘴的马粪。(《言论自由的界限》) 这当中的奥秘,就在于朝廷自己也知道这么做不光彩不是什么长脸的事儿,偏偏你们这些报人不识趣,哪壶不开提哪壶。惩治一下,也算是出口恶气,却再想不到事情总是越遮越羞。花刺子模习惯性地杀掉报噩耗的信使,结果若何,大家都见到了。 引自 你们报人真不识趣,不知道哪壶不开?
97人阅读
赤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西南联大的教授学生,有穷也有富
抗战军兴,平津陆续沦陷,各大学纷纷内迁。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决议合校,校址...
-
林徽因为什么只能嫁给梁思成
北总布胡同的那所小院吸引了很多才人,也让不少人看不大惯。他们可能多少觉得这种局面是中国...
-
你们报人真不识趣,不知道哪壶不开?
-
林妹妹为啥不能管贾府?她是南方人
这些消息对当时北京民众心理的影响,可想而知。好答易等到南北和议达成。袁世凯受让大位,南...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