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赶超模式的大实验
用户7545614328
读过 筚路维艰
除了政治压力,毛泽东一系列讲话的思想影响力同样不可忽视。在1958年春的一系列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不断革命”,要“破消极平衡,立积极平衡”,“好社会主义之大,喜社会主义之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要怕教授”,“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名家是最落后的、最怕事的、最无创造性的”等言论,有极大的鼓动性。它所表露的,除了对意志力的崇拜,就是鄙视知识权威的倾向。 引自 三 赶超模式的大实验
70人阅读
用户7545614328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四 “举国体制”的形成
文化改造的重要领域是教育界。对教育的重视不言而喻,马叙伦说:教育“是一种控制人类行为和...
-
四 “举国体制”的形成
为什么发动一系列文化批判?一方面,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阶层的大多数是依附于资产阶级的,...
-
三 赶超模式的大实验
-
四 滑向大饥荒
杜润生说:“毛是不能激的”,他认准的事,越是有人说不行,就会“更加激活他极强的反向思维...
-
二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
“大跃进”的失败,确实影响了毛泽东的威信,毛感觉“大权旁落”了。然而,即使是这样,要改...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