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永远别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01 我大学时候的闺密,叫梨子,昨天梨子在微信朋友圈公布了结婚的喜讯,而我没有收到请帖。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祝福她,而是沮丧。 刚认识那会儿,我俩关系铁得不行,恨不得同穿一条裤子。我俩一块吃饭,一块上课,像连体婴儿似的,整天形影不离的。 梨子的家在新疆,我们学校在湖南,从新疆到湖南,坐火车要三天三夜的时间。 梨子每次回新疆,我都会给她准备一堆湖南的特产。 等到假期过完,回到学校上课,哪怕是凌晨,我也会跑去火车站接梨子,然后两人再大包小包地赶回宿舍,深更半夜的,总怕出什么意外,两人在一起,还能壮个胆。 你走,我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多大的雨,我也去接你。 我一直都觉得,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你。 人和人相处,不就是以真心换真心吗? 可是一个扎心的事实被我们忽略了: 人心不是等价交换的商品,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对方心里有几斤几两。 毕业那年,我俩一起出去旅行,我在外地突发阑尾炎,原定的旅行计划只能暂停,因为手术费不够,我向梨子开口借钱几乎是本能的反应。 没想到梨子嗫嚅着,犹豫了半天才说出一句:“我想继续去玩,垫付了手术费钱就不够了。” 那一刻,我真的特别寒心,说被劈头盖脸地浇了一盆冷水也不为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不打算借你钱,我不打算陪你耗在医院里。 当天我爸妈连夜赶来医院,而梨子独自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从那以后,我俩渐渐疏远了。 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想这句话应该还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永远别高估了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就像我和梨子,朋友一场,最后的结局,不过是我在微信朋友圈道一声“恭喜”,梨子再回一句“谢谢”。 真情有几分,客套有几分,谁又讲得清? 02 曾经关系最铁的朋友,变成了微信朋友圈里的泛泛之交。 有人说,年纪越大越会发现,微信朋友圈里不一定全是朋友。 但微信朋友圈里的你,也未必是真实的你呀。 前段时间我看了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一段采访,聊到微信朋友圈的艺人百态时,蔡康永显得有些无奈。 他说,很多艺人,晒通告,晒行程,在微信朋友圈大倒苦水,说自己忙到七十二小时没睡。讲到底,他们不过是希望有人能在底下心疼地留一条言:注意身体,别太拼了! 微信朋友圈就像一面橱窗,我们小心翼翼地在这里展示自己,并试图赢得他人的青睐与在意。 但为了打造这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又有多少人压抑了自己的本心和本性呀。 室友小素以前是最闹腾的一个人,过完年以后,她的微信朋友圈就再也没有更新过。 问及原因,小素说:“不想发了,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太杂了,家人、同事、领导,全都聚在一块,我想发点什么,但顾虑太多,干脆不发了。” 因为不敢在微信朋友圈袒露真实的自己,所以很多时候,糟糕的情绪都被默默地消化掉了。 工作久了,会觉得累,有时也想吐槽一下、发泄一下,但犹豫再三,还是把打出来的字一个个删掉了。 独自生活,有时真的会很无助,可还是假装开心,绝口不提那些艰难的过往。 成年人总是擅长掩饰自己,因为他很清楚,除了至亲至爱,没有谁会真正在乎你的琐碎。 你开心也罢,难过也罢,吐槽也罢,都不过是希望有人能懂你那一刻的心绪。 但正像鲁迅所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可与人言者无一二。 这个世界最残忍的地方就在于,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愿意为你的情绪买单的人,真的不多。 所以,微信朋友圈里的你,不敢袒露真实的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他,也未必是真实的他。 03 之前我听人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但一直以来我都不太苟同: 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就是他的名片,通过这张名片,你能看出这个人的为人、品行。 我见过很多在微信朋友圈里是一个样子,私下里又是另一个样子的。 高中同学丫丫,平日里真的非常喜欢发微信朋友圈,她每天不厌其烦地发各种东西,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街坊八卦。 这还不够,她发自拍,发心灵鸡汤,发各种小广告,一天二十四小时滚动式地穿插动态。每天打开微信朋友圈我就觉得头疼,心想,怎么会有人这么唠叨啊! 时间久了,她这种做法难免让人有些生厌。 但就是这个“让人生厌”的丫丫,在我们的一个同学创业失败,处处碰壁的时候,给他介绍了新的工作。 除此之外,丫丫还默默资助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读大学。 我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展示在微信朋友圈的,也许只是冰山的一角。 昨晚逛论坛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姑娘在上面吐槽自己的老公。一直以来,她的老公在微信朋友圈给自己立的“人设”都是爱家爱孩子的好男人。上个月月底,她却发现他出轨了公司的同事,而且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姑娘说,翻开老公的微信朋友圈,除了行业资讯,就是娃、孩子妈,篇篇文字都饱含深情,张张图片都修得精美用心,每条动态下面都是齐刷刷的一排留言:又秀恩爱!羡慕你们!我酸了…… 结果呢? 微信朋友圈里用心经营的形象,与私下真实的形象,根本就是大相径庭。 凭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来判定一个人的高低贵贱,真的很武断。 人人都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轻易地包装自己,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 难过的人,可以把自己包装得很快乐;虚荣的人,可以把自己包装得很富有;不知感恩的人,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把自己包装得孝心满满。 别把微信朋友圈当作展现个人的名片,因为那不是你生活的全部,更不会是别人生活的全部。 太投入会被欺骗,太克制又太压抑。 也许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发微信朋友圈的原因。 04 你知道吗? 调查显示,有一亿人设置了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还有上亿人喜欢删除微信朋友圈里的过期照片。 因为我们常常不被理解,并为过往的人生感到后悔。 有时候,你把人家当知心朋友,人家只是把你当普通朋友,你在微信朋友圈里高谈阔论,人家只觉得不胜其烦。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我看过一则寓言: 青蛙和老鼠成了好友,想时时刻刻在一起。于是,它俩兴冲冲地把脚绑在了一起。后来走到池塘边,青蛙兴冲冲地跳进了水里,把老鼠也拖下了水。可怜的老鼠因为不会游泳,淹死了。这时,一只老鹰发现了池塘中的老鼠,便冲向水面,抓走了老鼠。被绑在一起的青蛙也未能幸免,成了老鹰腹中的美食。 三观不同的人,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然分开没有错,又何必耿耿于怀,苦苦地挽留?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短暂,精力有限,我们应该将所有精力倾注到所爱的人、相处愉快的人的身上。 见好就收,不行就散,在感情上能做到这样的人,真的让人佩服。 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爱你的人自然会关注你,不爱你的人,你再费尽心机他也不会关注你。 就像一个网友的经历,她说她深夜心血来潮,想起一些伤心事,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个沮丧的表情。第二天一早,她的爸爸妈妈打来了视频电话;从小玩到大的闺密发来一段暖心的话,填补了对话框的空白;而男朋友提着豆浆、油条赶到了她面前。 再多的赞、再多的评论都是虚的。能从微信朋友圈走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才是真的爱你的人。 而你,真的不必证明给任何人看,真的不必劳心劳力地去揣测每一个人的心思。 我非常喜欢作家卢思浩说过的一句话: 希望你永远不要把别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 希望你拥有真正的快乐,不是只在微信朋友圈里看着不错; 希望你在意自己多一点,再多一点; 希望你明白,一时流露出来的沮丧与一时流露出来的难过,真的都无伤大雅,对爱你的人来说,每个样子的你,都是人间宝藏。
゜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7章 不联系,不代表忘记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感叹:好友列表里的人越来越多,时常联系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一回头,我们...
-
第38章 能随时打扰的人,一个就够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遇到一些烦心事,心情很差,想找个人说说话,但你翻遍了好友列表,...
-
第39章 永远别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
第40章 一生太短,别留遗憾
席慕蓉说: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而我们,又何尝不...
-
第41章 生活不易,心要向阳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的,总有让你痛彻心扉的事情,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当下,我们都为生活忙...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