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哈林“右倾”少数派的失败看斯大林的斗争手段
对布哈林严格从列宁晚期思想出发,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的深刻理论分析,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样,布哈林的理论就无法掌握干部、群众而变成物质力量;相对的,斯大林提出的那些通俗而简单的政治道理,对当时那样水平的干部和群众却易于接受和明了。 引自 三 布哈林“右倾”少数派的失败(157) 斯大林在战胜布哈林少数派的过程中,也采取了较为讲究的策略:先是只批“倾向”而不提“右倾”,接着提“右倾”而不指名道姓,运用策略让布哈林承认党内存在“右倾”这一既成事实。随后,是先拿财政人民委员弗鲁姆金打板子,点出他的“右倾”,最后才指出“右倾分子”布哈林等人的名字,向他们发起猛攻。这样按部就班,一步步行动,逐渐陷少数派于被动。布哈林最大失算之一,是在斯大林最初提出党内存在“右倾”时,他没从根本上否认,而是承认了这种倾向的存在。甚至为表示自己不是“右倾”,还书生气十足地亲笔起草了有关“右倾”的文件。这就使他作茧自缚,在日后陷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引自 三 布哈林“右倾”少数派的失败(157) 托洛茨基派的实质是极“左”,他们的根本敌人是他们所说的“右派”,即布哈林派。斯大林在同托、季斗争时实际是政治上的“中派”,他主要是在领导权问题上而同托洛茨基和托季联盟发生冲突的。战胜托季联盟后,他便转而倒向政治路线上的“左”,被公认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若干政纲,开始反对布哈林的“右倾”。 引自 三 布哈林“右倾”少数派的失败(157)
178人阅读
STONEM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列宁:“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国家变成一个批发商或者学会经营批发商”,“就是经商做买卖”。
在余粮征收制上的斗争,实质上是禁止粮食自由贸易和实际上粮食自由贸易之间的一场真正的战争...
-
从布哈林“右倾”少数派的失败看斯大林的斗争手段
-
赫鲁晓夫的崛起和马林科夫的倒台
赫鲁晓夫分化贝利亚与马林科夫 赫鲁晓夫感到了来自贝利亚的威胁。党中央一班人也感觉到了来自...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发表和斯大林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250)
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之所以围绕《简明教程》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其用意正像俄罗斯史学家...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