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万有引力探秘
然而,正如在前面的思想实验中提到的,如果构成各个物体的原子都以相同的速率在膨胀,那么物体同样也会膨胀,包括我们自己。因此,我们不会注意到周围的其他物体正在膨胀,即使我们刻意寻找,我们也完全无法直接观察到。我们会像每一个其他原子物体一样“陷人”同一个膨胀物质的宇宙中,无法超越这个宇宙之外去观察它们的膨胀物质。在由膨胀原子构成的宇宙中,由膨胀原子组成的生物永远不会看到其他物体其实也在膨胀。每根尺子和其他测量仪器也在以同样方式膨胀,因此显示的尺寸不变。 然而,所有这些潜在的膨胀中会导致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 ——物体的不断膨胀吞噬着周围的空间,它们在自由空间中的距离将会不断缩小,最终会互相接触并互相推动。但是,这种情形果真会在我们的世界中发生吗?确实会这样。 想想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的情形,这一启发了牛顿得出万有引力理论的事件。如果地球在膨胀,苹果树将持续被向上推拉,对树枝和上面的苹果产生相当大的向下压力,就没有了假设的地球吸引力。一个苹果掉落时,苹果树持续向上,地面从下面靠近,苹果将不会受到任何压力或作用力,只会在空中飘浮一同一片天空,当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时,会发现地球膨胀的作用力。实际上并不是牛顿的苹果落到了地上,而是地面撞到了苹果。但是牛顿自然而然地假定他自己位于静态地球上,紧紧附着在地面,而且假设的地球引力强行使苹果掉落。特别是,牛顿罔顾下落物体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由引力引起的压力这一事实,得出了万有引力这个结论。 但是,现在我们能够考虑可能是牛顿在几世纪以前误入歧途,他观察到甚至感受到我们膨胀地球的动力,但是却把它错解为地球发出的一种吸引力 一种到现在仍是神秘无解的作用力。站在一个膨胀的行星上观察,我们会看到下落物体加速向下;在行星连续向它膨胀的过程中,物体好像被某种吸引力粘在地面。我们也会体验到来自脚底下这个行星同样的膨胀力作用在我们身上,好像它要把我们向下拉,我们必须挣扎才能保持站立一样,这就会得出我们称之为重量的效应。在整个过程中,与下落的水滴和行星相比,我们会保持同样的相对尺寸。因为万物也包括我们自己,都以同样的宇宙原子膨胀率(即同样的百分比)在膨胀。 引自 第2章 邂逅新原理 牛顿轨道方程:v²R=MG,几何轨道方程:v²R=K(常数,由开普勒观测数据可得出) 引自 第1章 万有引力探秘 也许更令人生疑的是,即便学术界已普遍将广义相对论视为对引力的合理描述,然而工程人员和物理学家却没有广泛传授或运用这一理论——而是往往将其专用于选择性研究或高等研究,并且大多只是作了纯理论应用。而且,多数大学的理科和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对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知之甚少,其认知仅限于它或许可能真正揭示了引力现象的奥秘;此外,我们的太空计划也没有普遍运用这一理论。虽然我们的科学原本很有理由认可爱因斯坦创立的、与牛顿全然不同的引力理论,然而迄今为止,牛顿的引力模型仍是学校教授的、太空探索活动中运用的绝对主流理论。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笼罩在目前引力理论四周的层层迷雾,因此我们不妨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深人细究,首先从目前人们尚未承认的引力理论与物理法则的相悖之处入手。 引自 第1章 万有引力探秘
11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