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要问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人生帮助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大概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尽最大的努力”是很好理解的,很多人从小到大都一直被灌输要努力要奋斗,要尽全力不让自己后悔之类的话。但这句话无法回答例如“万一方向是错的怎么办”这类问题,因此“尽最大的努力”并不是这句话的重点。 “做最坏的打算”,这后半句话差不多是我快三十的时候才恍然领悟到的,这种领悟必然伴随着付出很大的代价,却让我受益匪浅。它很好地回答了“我们所做的事情万一没有结果怎么办”这个问题:如果你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能接受最差的结果,那么你就尽最大努力去做。 多年前我来北京的时候,还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当时自己获得了一点微小的成功,银行卡里有一些积蓄,难免有一些飘飘然。我来北京时对于自己要做什么其实没有太多的计划,包括后来的创业也几乎没给自己留后路,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很多信心十足的事情最后也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沦落到生活窘迫交不起房租的地步。 当时我找了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对方不讲信用、大环境不好诸如此类的,觉得自己到了这步田地是被别人坑的。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其实主要还是自己从一开始就过分自信,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会失败,万一失败了会有怎样的结果。我甚至都没给自己留任何“B计划”,所以根本无法解决自己投入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万一无法获得回报该如何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 所以后来我再做任何决定,跟别人谈任何事,都变得异常谨慎。我开始意识到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遇到一件自己认定的事,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坚持,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信念。这个态度是没错的,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是要考虑后果的,是得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只要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事情,根据墨菲定律,都是有失败风险的。如果不能承受失败,不能承担最坏的结果,那这件事情就会变成极其愚蠢的赌博。 之前在网上回答过许多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生选择,比如想辞掉工作去其他地方发展,想放弃现在的感情,等等,很多人觉得很纠结不知该如何抉择。我反问对方最多的两句话就是:“你能接受失败吗?你考虑过最坏的情况吗?”我说,如果这些你都已经想过了,并且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你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最后事与愿违,我希望你不要把责任推到客观原因上,因为这是你的选择,我希望你从精神到物质上都不要沦落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否则就很不值得了。 当我运用这套思维模式之后,我发现许多曾经觉得很困难的人生命题忽然变得简单起来。无论是情感还是事业上,任何或大或小的事情,做之前先抛开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的想法,千万不要首先幻想成功后的喜悦,而是习惯于先去思考失败的可能性,问自己能否接受失败的结果。如果你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你就去尽最大的努力,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你都不会让自己后悔。 之前在丽江遇到一个年轻人,他说自己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特别想放弃工作去旅行。我劝他别这么做,因为我从他的言谈中能够看出,其实他想做的这一切完全是出于冲动,从来没有考虑过花光积蓄之后回到家要怎么继续生活。我发现,现在很多媒体与社交平台给我们灌输了很多太过激进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只是一味地渲染要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却往往脱离了生活的本质,从不告诉我们该如何去体面且可持续地获得满足感与价值感。 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安于现状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连现状都无法维持。搭高楼的前提是地基牢固,倾家荡产甚至借钱去投资和在赌场赌博没有本质区别。请牢记一句话:“Always have a plan B.”永远有备选的方案,永远别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专业点说叫风险控制,通俗点说叫永远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对我自己的鞭策,也是给大家的建议,共勉。
゜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陪伴是个奢侈的词语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问答,问的好像是:你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忽然很想谈恋爱? 其中一条回答...
-
所谓失败,不过是另一种成功
经常有人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是否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写书出书,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
-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自我营销要有限度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一个十六岁的“天才少女”岑某某引发的热议,她的个人...
-
遗忘比死亡更可怕
前几天偶然看到腾讯微博即将停运的新闻,除了有几分感慨外,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作为新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