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香港電影的發展歷程
大黑天
读过 香港史新編(增訂版)
四·70年代香港電影的急劇變化
p655
70初,粵片衰敗,不斷減產,72年全面停產
1973《七十二家房客》是當年唯一的粵片
74年年粵片回升
沒落原因:
1.粵片電影公司不具備邵氏、電懋、國泰、嘉禾的規模,難以擁有規模經濟體系(economy of scale)之優點(如邵氏在片廠、本地院線、東南亞市場均占優勢)
2.60末70初,粵片仍是武打電影居多,較以往武俠電影無甚突破,難比國語武俠片
3.粵片還有色情電影,但當時香港社會道德主義濫觴,因此難有票房
4.1967年111月19日無線電視誕生,不少粵片明星轉入電視行業,電視台爭相播放外片、劇集,本土粵片更缺乏吸引力
5.老一代粵片公司(如中聯公司於1964年結束)相繼息影,陳寶珠、蕭芳芳等女星表演上缺乏突破,粵片勢頭更減
整體來看這時的粵片無法與國片、美片競爭
73至75年間許多粵片均由電視劇衍生而來,新突破:
許氏兄弟的社會喜劇:《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
70年代的香港武俠電影新類型。代表:
1.李小龍作品(多為國語):《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李小龍作品強調武打的真實感,用中遠景拍攝搏擊,具有濃烈愛國情懷以及清教徒品質,
p656
2.張徹、劉家良作品。張徹:《十三太保》《刺馬》《五虎將》《蕩寇志》
劉家良任武術指導:
劉家良導演《陸阿採與黃飛鴻》《洪熙官》,進一步美化功夫技巧,武打將舞蹈節奏與電影感合而為一
袁和平《蛇形刁手》《醉拳》讓粵語功夫片更上一層樓,粵語功夫片結合喜劇、武打動作以及反傳統色彩。《醉拳》對黃飛鴻反英雄的塑造採用了意大利粉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s)自嘲反諷的色彩。
胡金銓武俠片《大醉俠》《龍門客棧》加入內功比拼,開創另一種武俠片形式。《龍門客棧》成為武俠片類型混合多元的鼻祖。《俠女》具有更多中國傳統藝術與美感,《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則具有禪宗的宗教氣息。《俠》《空》《山》三部電影體現出形而上境界。
另一武俠新秀,楚原的唯美浪漫風格《龍沐香》《愛奴》,翻拍古龍《流星蝴蝶劍》《楚留香》《蕭十一郎》《圓月彎刀》《絕代雙驕》《英雄無淚》
p657
西方68學運,反越戰以及性解放風潮使70年代香港出現色情電影潮流。
李翰祥風月片《騙術奇譚》《騙術大觀》已有色誘場面,《大軍閥》《風月奇譚》《北地胭脂》《風流韻事》《金瓶雙艷》《聲色犬馬》《洞房艷史》則以官能刺激為主
呂奇的香港本土粵語色情片。
早期作品《丹麥嬌娃》《香港式偷情》,類似何藩《春滿丹麥》,桂治洪《女集中營》《洋妓》
後期出現膚淺的道德主義情色電影。
70末,國語片日走下坡。原因:
1.電視普及後電影觀眾不斷減少,流向電視。
2.電影觀眾日趨年輕化,是香港土生土長,更偏愛本地粵片。
3.邵氏發展轉向電視,嘉禾側重國際。
86年邵氏只生產6部國語片,最終停產。
80後,粵片成為主流港產片。
大黑天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五章 香港電影的發展歷程
三·60年代香港電影的多元化發展 p649 60年代初,香港電影開始企業化,進而推動電影類型化。 ...
-
第十五章 香港電影的發展歷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50年代的香港電影成長期 p639 二戰後到70年代,香港電影主要有國語片...
-
第十五章 香港電影的發展歷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