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漂亮妹妹
许久前看了一场电视婚礼,据说新郎确实优秀。他苦学力行,勤俭储蓄;他的态度受到老板赏识,娶了老板的女儿。因为不想靠别人资助婚礼费用,他坚决主张举行电视婚礼;最终他靠自己就实现了隆重的婚礼。
也许我的观察角度有偏颇吧,看了这一切,我心想:
“这位年轻人以为没靠任何人帮忙,可现实中不是电视台帮忙了吗?不花钱办婚礼的另一面,是暴露在素不相识者的好奇心面前。也就是说,等同于卖身给电视台了。”
说白了,这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所以,免费上电视,只能是卖身给电视台了。
卖身度日的,并非只有“潘潘女郎”。波德莱尔说:“艺术是献身。是以神为对象的献身。”即便不是那么高尚的献身,我们小说家也是把自身分成一截一截出售过日子的。
即便想着完全靠自己,却在不自觉中利用了某个人而成功了;或者以为洁身自好,却在不自觉中卖了身,这就是现代社会。从前有士如伯夷叔齐,声称自己“不食周粟”;但以现代的社会结构,是你无论躲到何处,都免不了“食周粟”。在这样的社会里,自己一人摆出圣人面孔,完全是滑稽的矫揉造作。就像那位利用漂亮妹妹来求职的哥哥,他深知这样的社会结构,从反面加以利用,其结果一切圆满,妹妹也全身而退。
自从废止红灯区之后,卖身不再公开进行了,但仔细想想,只要有美貌这东西,“精神上的献身”就不会消失。据说电影明星是当下的偶像,我这样说也许惹众怒:没有比电影明星更公然地进行“精神上的献身”生意了。对不特定多数人兜售性感,乃是极佳的“精神上的献身”,以此方式赚钱的人,或属于一种美色敲诈。从前歌舞伎也是这样,但歌舞伎的性感魅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在当下已经没有销路,无奈只能归入“艺术”,使之永恒了。
“精神上的献身”的说法吓人且低俗,有惹众怒的嫌疑,那就不妨换成“献媚”吧。这在女性、男性都有:一旦获悉自己的魅力,从那一天起,就对全社会开始了微妙的“精神上的献身”。于是,社会便支付金钱,或者更为重要的东西。据说在美国,政治家受欢迎的程度,由在电视上如何展现美妙笑容而定;甚至对总统选举也有影响。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献身”。
将容貌和身体魅力作为卖点,还是单纯的,到了“精神方面的魅力”“精神上的献身”时,就比较复杂了,不宜轻率。所谓宗教家的素质,正体现在这一点上;虽说是耶稣基督,在这一点上,似乎也对那位妓女——抹大拉的马利亚——有亲近感。
在现代,大家只要是在社会里活动,即是以某种方式卖身。漂亮妹妹就在你心中。能够激活漂亮妹妹,八面玲珑地加以利用,你的成功就毫无疑问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