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北欧价值观“没有领薪工作的人生不完整”之起源
在英国,你能清楚地看到,人们不怎么疼爱孩子。在这里,孩子一旦长到7岁或至多9岁,就会被送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被送到其他人家里去当仆人,服侍他人7~9年之久。[3]而这些被称作学徒的孩子,在漫长的仆人生涯中,做的全是那些毫无技术含量的琐碎工作。绝大部分人生来就要面对此种安排,只有极少数可以幸免。不管你多么富有,都得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人家里,与此同时,你自己家里则会被送进来陌生人的孩子。如果你问那里的人们为何要做出如此严厉的安排,他们会告诉你,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会做人的规矩。[4]
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人们看来,“规矩”的范畴远超“礼节”。“规矩”指的是某个人在这世上总的行事风格和做人态度,指的是这个人的习惯、喜好和感受力。年轻人需要到他人家中劳动来换取薪水,这是因为我们后人眼中的领薪工作和教育在当时的人看来基本就是一回事(除非是想成为神职人员,从事专业学术研究)。不管是领薪工作还是教育,都是学习自我约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控制那些低级欲望,[5]逐渐成长为自律体面的成年人。
这并不是说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文化中没有青春狂野、放纵行为的空间,恰恰相反,年轻人即使在别人家中当着学徒,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另一种文化。他们往往集中在一些青年会社,这些青年会社的名字很怪异,比如“混乱无序上议院”“胡说八道修道院”等。在一些备受喜爱的节日期间,人们甚至会允许这些青年会社临时掌握大局。但是欢闹过后,还是要归于节制,年轻人继续当学徒,规规矩矩,服侍着带领他们的那位一家之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从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变成懂得自我约束的成年人。在完成这样的转变之后,他们便可以和学徒生涯说再见了,然后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和商铺。
···
这就导致在中世纪的北欧,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古典时代人们对待工作的主流态度完全不同,甚至跟地中海时代后期也完全不同,正如我们已经了解到的(那位威尼斯大使就被英国人的做法震惊到了)。根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大部分资料,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男性贵族并不从事体力劳动。在他们眼中,体力劳动或仆人工作只适合女人和奴隶。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工作绝不能让你成为更好的人,事实上,工作只会让你变得更糟,因为工作占用了太多时间,剥夺了人们履行社会职责和政治职责的机会。因此,每当古典文学谈及工作,都往往倾向于强调其惩罚性的一面。至于上帝般创造性的一面,则基本被视作专属男性一家之主的特权。这些男性一家之主足够富有,可以不用亲自干脏活,只需差使他人即可。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北欧,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亲自干脏活。[6]因此工作,尤其是领薪工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在新教出现很久以前,后来的“新教工作伦理”中某些关键的方面早已存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